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癌症骨轉移疼痛 磁振導航熱治療緩解

癌症骨轉移疼痛 磁振導航熱治療緩解
 本報新聞中心/報導
  在疼痛控制中,癌症疼痛是最難解的一環,尤其骨轉移引起的疼痛,可說是蝕骨鑽心,往往難以靠單一治療獲得迅速有效的緩解。醫師表示,熱療法在癌症治療已有多年歷史,利用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不僅侵入性低、副作用少、治療時間短,更對轉移骨腫瘤患者,提供另一緩解疼痛新選擇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北癌症中心」、放射腫瘤科專任主治醫師郭嘉駿指出,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癌症疼痛治療指引」建議,將癌症疼痛的嚴重程度,分為輕微、中度及嚴重疼痛3級,針對不同程度的疼痛,分別給予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弱效鴉片類和強效鴉片類止痛藥,以及併用增強止痛效果,或改善副作用的附加藥物。

癌症骨轉移劇痛 有方法緩解
  據統計,大部份癌病的骨轉移主要來自乳房、肺及攝護腺癌。臨床調查也發現,超過50%的癌症病人在病程中會出現骨轉移,是癌症遠端轉移發生的前3名,且常伴隨劇烈疼痛,甚或功能上的缺損,影響癌症病人生活品質甚鉅。
  一般而言,癌症疼痛的治療可分為2個面向:一是針對疾病本身,使用化學/放射治療或外科手術等的醫療處置來殺死癌細胞,達到腫瘤控制的效果;二是針對疼痛發生,利用止痛/鎮靜藥物,或神經手術等的治療方式,來調控痛覺感知,達到疼痛緩解的效果。

熱治療 可增強放射化療效果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北癌症中心」、放射腫瘤醫學物理督導鄭秀成表示,熱治療應用於癌症整合療法的一部分可追溯至1970年代。依據腫瘤生物學的理論基礎,接近43℃的熱治療即可清除微觀腫瘤細胞,並且增強血管的通透性和滯留效應,進而增強化學/放射治療的效果。
  而超過56至60℃的熱治療更可使蛋白質變性分解,達到消融巨觀腫瘤的效果。但是,因體內溫度監測困難以及調控技術不成熟,導致熱治療的發展遲滯了一段時間,直至近年醫療科學和影像技術的進步,歐美等先進國家才得以陸續開展其臨床應用。

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 5月底裝機搶先機
  目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北癌症中心」,5月底前率先引進的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是利用核磁共振導航,精準定位轉移性骨腫瘤及受其侵犯的感覺神經,再使用超音波聚焦加熱至60℃以上,熱消融目標腫瘤和神經,以同時達到局部腫瘤控制與疼痛緩解的目的,兼顧癌症疼痛治療的兩個面向。
  事實上,美國FDA已於2012年底核准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於轉移性骨腫瘤之適應症,台灣亦於2014年初跟進。根據以往的臨床研究,超過7成的骨轉移患者可於單次治療後72小時內獲得顯著的疼痛改善。除轉移性骨腫瘤外,國際上另有子宮肌瘤、乳癌、前列腺癌等等的局部熱治療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熱療輔助 無法替代外科手術
  督導鄭秀成強調,理論上,只要是對溫度有反應的腫瘤都可以用熱療法來治療,但如果可以用手術切除的腫瘤,仍然是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只有一些無法切除或是腫瘤部位不適合切除時,才考慮以熱療法來治療。
  一般而言,熱療法不能利用太高的溫度,否則容易引起身體正常組織的壞死,但可用持續的加熱時間,來造成腫瘤細胞與正常組織之間的溫度差,而造成腫瘤的壞死目的,臨床最常利用的溫度是攝氏42到43度之間,持續1個小時到2個小時,且在全身麻醉的狀況下進行,因此不會感覺到有任何痛苦。

癌症熱治療4大方向:
  1.局部/深部的超音波或電磁波的聚焦加熱:對一些接受放射治療而發生局部或深部再發時,或骨頭發生轉移而無法藉放射治療有效控制時,均可藉助熱療達到病灶的控制。
  2.胸腔內及腹腔內循環熱水加熱療法:可降低肺癌及腸胃道或婦癌在開刀後的胸腔或腹腔內的再發,延長存活期。
  3.透過胸部體外加熱形成全身熱療法(達39至40度):對一些無法以化學治療有效控制的未期病人,全身熱療法合併化學治療,可以有效改善病情。
  4.體外循環加熱,達攝式42度全身熱療法,需全身麻醉:其應用時機,可用於開刀後來預防再發,或全身熱療法時合併化學治療來治療殘餘的全身轉移,有效改善病情。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