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統日報有限公司.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336號1樓之1 電話:038356141-3 hualien.info@gmail.com

政治

焦點、府會、民代、鄉市鎮、廣場

綜合

社會、一般、工商、生活、廣場

美食

餐廳、小吃、飲品、特產

生活

百貨、美容、旅遊、休閒

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門諾視力保健中心啟動 免費篩檢及早治療 下週重返蘭嶼

門諾視力保健中心啟動
免費篩檢及早治療 下週重返蘭嶼
 記者謝予恩/報導
  一位輕度遠視不需要戴眼鏡的孩子,卻戴起近視3-400度眼鏡、兩眼高度遠視、不等視及左眼弱視,需做遮眼治療的5歲孩子,但卻只戴一般的眼鏡;而更嚴重的是孩童長期斜視,一經檢查才發現原來罹患腦瘤所致,而這些配錯眼鏡與不當的矯正,常常發生在花蓮偏鄉孩童身上!門諾醫院視力保健中心昨日召開記者會表示,今年將繼續提供視力篩檢義診服務,預計將到達東部30個鄉鎮區域,其中還包括蘭嶼全島的視力篩檢,希望以愛出發,提供居民們完整的視力保健醫療照護。
  門諾醫院院長吳鏘亮說,根據教育部統計處公布的102年資料得知針對花東地區受檢的國小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為33.71%,超過1/3的比例,比起五年前視力不良率提高了2.1%。偏鄉資源缺乏、隔代教養的問題,都是造成視力保健與預防無法落實的因素。門諾東區視力保健中心自民國91年起,秉著早期行醫傳道深入社區部落的服務精神,以行動眼科醫院的概念,創立「視力保健巡迴車」。視保中心成立至今,歷經13個寒暑,除了在東部三縣提供視力篩檢義診服務,巡迴車更開拔到其他缺乏眼科醫療資源的屏東地區,視力保健中心實際以全人關懷的模式,深入偏鄉部落,提供居民們完整的視力保健醫療照護,包括提供藥水及免費配鏡。
  推動門諾東區視力保健中心成立的靈魂人物,同時也是門諾醫院眼科主任許明木醫師表示,門諾視保中心成立的起源最初是在門諾醫院的支持下開始最簡單的設備及一個人進入各山地教會、偏遠地區的幼稚園與小學,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許明木醫師說,這幾年下來在偏鄉地區的投醫經驗發現到弱視小孩常被忽略,配錯眼鏡、且三至五成的中老年人視力是可以不用開刀僅用眼鏡來矯正的,這些民眾沒有被好好的診斷與追蹤,讓他心裡很痛心,也加深了對此服務計畫的使命與責任。
  許明木強調,雖位處偏鄉,但他盡所能保持醫療品質有一定水準,隨著服務對象的層面變廣,視保中心的組織已從一人拓展到一個具有眼科醫師、視光師、眼科技術員到個案管理師的專業團隊;同時講求即時醫療服務,巡迴車上的配備也如同一個小型眼科醫院,讓受檢民眾的就醫品質不因地受限。許主任說門諾東區視保中心不光僅有提供前端的視力篩檢,對於視力異常者更提供進一步的處置治療等協助,如免費配鏡協助、免費藥物治療,與有效的轉診及轉診後的視力檢查,接受手術治療的個案,也會做長期的術後追蹤與個案管理等整合性的全方位服務。
  許主任表示,門諾在東部視力保健關懷的資金來源仍以企業界捐募為主,也獲得奧比斯基金會的幫忙,許醫師說,若有更多熱心的贊助,偏鄉眼篩的服務,就得以繼續綿長。本月起,他已遠道屏東那瑪夏鄉,下週也將帶領團隊重返蘭嶼,為蘭嶼全鄉五所學校等地進行為期五天的眼科義診行程,讓離島偏鄉的民眾都能夠在視力健康上得到照顧。
  東區視保中心視光師許賓雄也說,視力有問題最好要到設備齊全與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院所詳細的檢查再決定是否配鏡,台灣目前雖沒有視光師的認證,視光師相對要受的訓練與專業也參差不齊,在花蓮,畢業於視光相關學歷訓練的視光師僅有4-5位,但眼鏡行卻有30多家,呼籲民眾一定要慎選。門諾視保中心最重要的目的是追求民眾視力品質的提升,也希望整體性的提升眼睛健康照護的層次,這才是防盲的最大意義。

圖:門諾東區視力保健中心將巡迴東部30個鄉鎮區域,提供偏鄉居民完整的視力保健醫療照護。
圖:許明木醫師在屏東小學篩檢孩童視力。


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早期篩檢不要癌 慈院提供社區健檢

早期篩檢不要癌 慈院提供社區健檢
 記者吳思怡/報導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出爐的癌症登記報告,每251位國人就有1人罹癌,其中2011年發生人數最多的前10大癌症,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子宮體癌,子宮頸癌。而大腸癌癌症發生人數再創新高,六度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乳癌則發生人數首度突破萬人大關。
  由於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及癌症篩檢的推廣,使得臺灣癌症發生人數仍持續在增加,如何遠離癌症,也成為花蓮慈濟醫院守護健康的重點方向。兼任花蓮慈院癌症醫學中心主任的許文林副院長表示,花蓮慈院積極在社區推廣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直腸癌等四癌篩檢,深入社區服務鄉親,近四年來已累計超過五萬三千人次,也成功幫助了148位民眾提早發現癌症病變。
  其實有許多疾病,都是可以被預防的,許文林副院長就因為在一次大腸鏡檢查發現一個2.5公分的息肉,及時阻止了惡性變化的可能。而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的2011年癌症登記報告,癌症篩檢發現早期個案之比率較高,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及大腸癌之早期個案佔所有篩檢個案之比率分別為89.3%,83.2%,32.8%及55.1%;而前述四癌之早期個案的5年存活率,分別為大腸癌80.7~85.5%,乳癌88.7~97.5%,口腔癌83.2%及子宮頸癌88.8~96.8,皆達8成以上。
  為了落實社區健康促進,結合癌症醫學中心、社區醫學部、家庭醫學科、耳鼻喉科、預防醫學中心、護理部等同仁所組成的健檢團隊,定期到社區提供整合式健檢服務,包含子宮頸抹片檢查、乳房攝影檢查、口腔健康檢查、糞便檢體檢查等四大癌症的初步篩檢,有如將醫院搬到社區,免費為社區民眾進行健康檢查。
◎四項癌症免費篩檢項目 
  子宮頸癌: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乳癌:年滿45~69歲婦女,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篩檢
  口腔癌:30 歲以上民眾有吸菸或嚼食檳榔習慣,每2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大腸直腸癌:50~69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癌症篩檢」場次:
04/19 上午8點-12點國興里活動中心(花蓮市介禮街46號) :成人健檢、長者健檢、糞便篩檢、子宮頸抹片篩檢、乳房攝影、口腔篩檢
04/26 上午8點-12點自強國中 (花蓮市裕祥路89號):成人健檢、長者健檢、糞便篩檢、子宮頸抹片篩檢、乳房攝影、口腔篩檢
05/10 上午8點-12點中華國小:糞便篩檢、子宮頸抹片篩檢、乳房攝影

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中醫養生保健園地】 溼病所造成的問題

【中醫養生保健園地】
溼病所造成的問題
 文/黃成義(擇自中醫養生保健協會網站)
  溼病所造成的問題可以簡單分成以下幾類:
  1. 溼在腸胃道:大便黏,擦不乾淨。很多人上大號要坐很久,但卻只上出一點點,上完後要用掉一堆衛生紙,就是因為腸胃道有溼,所以無法吸乾大便的水份。嚴重者溼阻腸道,造成蠕動不良,大便會腐敗在裡面,放出一點一點的悶臭屁(因為空氣也被阻在腸道),更甚者一肚子大便,會餓但吃不下飯,因為沒有空間可以塞下去了。
  如果溼氣過重,把腸道泡到軟爛,大便經過的時候就容易磨破皮,拉肚子帶血就是痢疾,古名為滯下,特色為裡急後重(大便次數多,但又拉不乾淨,覺得肛門重墜,如有物阻滯的感覺),痢疾在中醫還分成許多不同的成因,用藥方向不盡相同,但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溼久積腸道。
  2. 溼在細胞:肥胖(水和痰積在細胞),故需除痰利溼。很多突然之間胖起來的人,都是因為水溼大量積在身上,像是喝水也會胖的,問題在於脾胃無法排出身上多餘的水,而不在於你吃的多或少,像這種患者,用一些除溼利水的藥,一個星期瘦個10公斤都不是問題,但此時反而有很多人心存畏懼,認為中藥太猛了會傷身,其實是你的身體太多水邪了,瘦子用健脾利水的藥,反而會增胖。
  因此,不要再相信坊間中醫減肥的療效,真正的中醫講求的是平衡,每個人的骨架有多大,就需要搭配多少的肉。過胖的人把脾胃調好了,就會身材勻稱;而過瘦的人把脾胃調好了,反而會長肉。中醫沒有辦法讓已經很瘦的人變成病態的瘦,有辦法做到的肯定是傷害你的體功能,造成身體不正常才會如此,中藥調養是讓每個人有正常勻稱的身材。
  3. 溼久會生熱、生痰:體功能會生熱來排水溼,因此溼病久了會形成溼熱,更加多變且麻煩。若是火過旺則水溼轉濃成為飲,再嚴重者化為痰,所以溼久會生痰病,但這個痰病的源頭還是脾胃虛弱所惹的禍。若是一身汗入水中,則會形成黃汗症,因為溼熱積於上焦,衣服被久積的汗所染黃,所以平常運動完不要沖冷水,否則汗出不透,積久了就會出現問題。
  溼熱積於下焦,則內褲容易出現黃色的分泌物,並且散發出異味,若用吹風機吹出汗,不但內褲會溼一片,而且會散發出溼毛巾般的臭味,就是下焦溼熱的問題。奇怪的是,這種邪水不容易在平常輕度流汗裡排出來,因此,運動可以帶動氣血,流汗可以排出水份,但運動流汗排的是真水還是邪水就不可知了,反正如果是邪水,則一流出來的汗水就有異味,不是等到汗乾了才出現臭味。
  溼久化熱嚴重者會全身發黃而形成黃疸,之前的文章有說過,嬰兒的黃疸好處理,大約1~2次藥就可解決,但成人的黃疸往往是溼熱久積,處理起來就麻煩的多,不但要很有耐心慢慢健脾除溼,還要把不良的生活習慣改正,不然不容易康復。
  4. 溼會把筋泡軟:若溼把筋泡鬆了,腸道的伸縮性差,大便就不容易下來,更有患者直腸擠成一團,或是因為筋鬆而臟器往下掉,若是腸子掉下來則形成疝氣,因為腸子往下墜拉動神經而抽痛,原因都是體內太過潮溼。
  溼病最怕點滴,因為點滴裡的水邪反而更加重身上的溼氣。就有一個痔瘡的患者(痔瘡為溼病,重墜在下,但又分成寒溼和溼熱兩種),做完手術因為打點滴造成溼氣更重,直腸變成曲腸,因此肛門閉塞而無法排便;又動了擴肛術,結果身體更溼變成脫肛(腸子掉出來);再動手術把掉出來的腸子切掉一截,結果切完腸子變成子宮掉下來;最後子宮切掉,人也躺下來了,變成了濕中,肢體若廢,絕不是中風。
  5. 溼會造成類中風:夏天的水氣到了晚上凝成水溼,此時若吹電扇或是開窗遇到寒風,寒凝身上水氣成水溼,氣血強者則拉肚子,氣血弱者則癱瘓!此為溼中,是類中風的一種,手足偏廢,不良於行,屬癱瘓而非真中風的手足攣急(詳請參考“風為百病之長篇”)。因為溼進入關節的筋,筋鬆了就不能動,很多人誤以為是中風而到西醫掛點滴,溼上加溼,若能治好,除非你家祖墳冒青煙。
  其實夏天會悶熱,主要是因為台灣的溼氣太重,若是開除溼機把水氣排乾,或是在睡前開29度的冷氣一段時間除溼,則汗容易透發而不感覺熱;若是開冷氣或電扇讓皮表的毛孔收縮,不能出汗反而累積更多的熱邪在體內,愈吹愈熱愈離不開冷氣,此時出去運動流流汗,或是用吹風機吹出汗來即可解熱。
  6. 溼在皮膚:最常見的就是異位性皮膚炎,在腳底就形成香港腳和腳臭。水溼在身上會面色黑暗,有時會長一些痘痘,但不是青春痘,嚴重者就變成異位性皮膚炎,大多是珍奶之類的飲料(牛奶+塑化劑)所惹的禍。很多人臉色髒髒的就是溼病,嚴重者印堂發黑,因為額頭屬心火,而黑為腎水之色,水可以滅火,故為病危之症。
  積在皮膚裡的水溼,久了就會發酵所以流汗有異味;若溼氣久積成痰阻住汗腺,則會有狐臭,用吹風機把痰阻的汗腺導通則不再臭,聽說用薑擦也會有效;腳臭大多是飲料(咖啡、珍奶)惹的禍,因為溼性下沉,邪水積在腳底久則發臭,更甚者則長香港腳。
  有嚴重手汗症之類的患者,其實就是溼病的問題,因為喝太多水,身體必需要排出多餘的水溼,所以開刀拿掉汗腺反而變成其它地方汗流不停,唯有把脾胃養好,才能真正把水溼清乾淨。
  7. 溼在筋表:下雨天不打傘、連日陰雨綿綿、空腹冒霧早行,溼氣積在筋表,因而頭痛身重,甚而昏暈,大便溏瀉,皮膚浮腫。因為溼氣累積在細胞,所以會覺得全身笨重、行動緩慢,溼阻氣行則會身痛且昏沉想睡,寒溼進入腸胃則拉肚子,皮膚有水溼則浮腫,像是早上起床發現手無法握拳,或是到了下午發現鞋子太小。
  其它常見的還有洗頭髮不吹乾,不但會頭髮毛燥,還容易因氣血不通而形成禿頭;而加有薄荷之類的洗髮精也有類似的缺點,頭皮冰涼反而氣血瘀凝不通,表皮的細胞養份不足而壞死形成頭皮屑,因此愈洗頭皮屑愈嚴重。
  其實中醫裡的胃經,作用有點像西醫所說的淋巴系統,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生痰,而痰積在身上則形成肥肉,而淋巴系統正是運送脂溶性養份的地方;中醫認為健脾可利水,而西醫認為人體細胞間的組織液有1/10是靠淋巴系統所回收,因此要利身上的水溼需從淋巴系統下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脾胃養好。
  溼病的問題真的多且繁複,本篇只是列出一二讓大家暸解一下溼病的概廓,其它像是溼氣會引起痺病(拍打功比用藥有效)、瘧病(忽冷忽熱)、心悸(邪水凌心)、喉嚨痛(溼阻腎水上滋咽喉),真的多到無法一一解釋清楚。
  溼病可分為寒溼和溼熱,而溼久了又會生痰病,一系列衍生下來真的沒完沒了,所以最佳的保健方法還是預防勝於治療,這也是我寫“天天游泳篇“的原因,不過很多人不能接受H2O也會致病的觀念,但中醫本來就不是大眾市場,能夠接受並實踐的相信都會受用無窮!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中醫養生保健園地 溼之為病

中醫養生保健園地
溼之為病
 文/黃成義(擇自中醫養生保健協會網站)
  在台灣因為季風氣候的關係,天氣悶熱多雨,最容易得到的就是溼病,很多外國的朋友第一次來到台灣,一出桃園國際機場,就覺得空氣悶重得令人無法呼吸。台灣的中醫前輩們再三強調要小心溼病,但西醫裡卻沒有溼病這個概念,頂多就一個水腫,但水腫用利尿劑利的是腎中的真水,不但無法排出細胞裡的水溼,還會愈利尿人愈虛弱,不可不慎!
  中醫裡所說的溼病可以泛指體功能不能回收再利用的邪水,「水入泥中謂之溼」,因此溼病有黏滯性、膨脹性、阻塞性。正所謂「水來土掩」,在颱風天淹大水時要用沙包擋水,因此溼病需要健脾利水,把脾土搞好了,自然就可以排出水溼。
  中醫把一年四季分成5段,對應人的五臟,春為肝木、夏為心火、長夏為溼土、秋為肺金、冬為腎水。而所謂的長夏就是四季末段,當地氣升散把水氣也提出來,空氣裡瀰漫著水蒸氣,就是長夏為溼土的由來。
  溼非溫不化,因此溼氣久積後,體功能就會生熱以抗溼,像是運動時全身高溫,就會流大汗排水溼的道理,所以運動不失為除溼的良方。溼溫雖然舌苔變黃屬火病,仍需用溫熱藥化水溼,因為身體產生的熱都不足以化溼,故要產生更高的熱袪溼,再用大苦大寒之藥清熱即可!
  初夏時節,荔枝正當成熟,就是用來補你身上的火,補火以退溼,但補火太過,腎水無法及時平衡反而長痘痘。真正補火散溼的聖品是生薑,所以冬吃蘿蔔夏吃薑,沒有生薑吃吃薑糖也行。但溼溫兩者混在一起真的很麻煩,光退溼則火愈熾,單退火則溼更盛,所以才告誡大家不要隨便把溼病惹上身,因為治溼病不像傷寒感冒十分鐘就能見效。(明續刊載溼病所造成的問題)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中醫養生保健園地】 差點就掛掉的直中陰寒經驗

【中醫養生保健園地】
差點就掛掉的直中陰寒經驗
 文/海王子(擇自中醫養生保健協會網站)
  一早從台中到楊梅上課,上課前就開著小縫在車上瞇了一下,蓋著羽絨衣卻睡到冒汗(應該是冷汗),下車後又沒搭上外套吹到寒風(當時還未發覺),後來在尿尿時突然頭暈視線感到模糊, 慢慢地眼前就成了一片漆黑,在廁所休息一會兒後, 直到視線緩緩恢復後才搖搖晃晃的走回教室,當下想說偶然蹲下站起來也是會暈,這應該休息一下下就沒事了,但事情並不是我所想得那麼簡單,頭依然暈,臉色依然慘白,不舒服又想吐,這案情不單純要趕快找老師救命才行。
  在門口排隊,才站了一下下黑暗又將我包圍了,幸好當時旁邊的同學一把撐住我,當同學扶著我進去時,老師一見到我的情形,馬上大喊:「快...快...參附湯加竹葉青趕快…」 我一聽這句話時,心頭揪了一下,心想這…這不就是之前上課聽到的急救方嗎? 腦子迅速地閃過之前老師用這個方法救子時行房差一點掛掉的學生(比我嚴重,連心跳都停了),接著又想:天呀!我會不會就這樣掛點了T.T...。
  接下來發生的過程有些迅速:老師吩附完同學後,馬上搭著我的手腕幫我診脈,但當時坐著的我其實已經眼前一片漆黑看不見。(據現場的同學描述還要再加上:臉色發白,全身冷汗,脈沈),只記得當時我慢慢地把呼吸調均勻,雖然看不到東西,但意識還算清醒。
  下一秒,聽到老師已經衝出去拿參附湯跟竹葉青,並吩咐同學們用吹風機吹我的百會穴跟命門穴,在經過吹風機的加持,我的視線開始慢慢的回來,這時老師也將參附湯和竹葉青拿回,二匙參附湯加一小杯竹葉青送服,喝下後一下子人就清醒過來了,之後又持續這樣的方式二次,共吃了參附湯七匙,竹葉青三小杯,並吹上三支吹風機(百會、命門、關元)...慢慢的人開始感覺舒服並回到正常氣色。
  活生生直中陰寒的鮮例,從開始到急救到復原約一個小時左右。
  到了教室才出事,真的算是命大,如果在半路發作的話,搞不好命都丟了(驚!)。
  感謝老師,同學及老婆的救命之恩~感謝~
===筆記應該沒抄錯===
  直中陰寒要用溫化
  脈浮=>吹吹風機即可
  脈沈=>中胃經=>開水+參附湯+吹風機
  =>中胃腑=>高梁/竹葉青+回陽救急湯+吹風機
  次之=>高梁/竹葉青+參附湯+吹風機
  次之=>高梁/竹葉青+十四味建中湯+四逆湯+吹風機
  次之=>高梁/竹葉青+附子理中湯+吹風機
  有什麼就先用了=>高梁/竹葉青直接灌,醉了睡一覺也會好轉

今春感冒易得難痊 保健茶飲預防

今春感冒易得難痊 保健茶飲預防
 本報新聞中心/報導
  今年三、四月氣溫變化較往年劇烈,常有人在一波鋒面後,因日夜溫差超過10度而受寒感冒。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廖振羽醫師表示,感冒初期不適對症下藥用中藥來治,能有效縮短病程,平時亦可服用保健茶飲來達到預防功用。
  一名年逾半百的林姓婦人,平時有運動習慣,自認抵抗力很好,整個冬天看著親友感冒的感冒、腸胃炎的腸胃炎,原本以為可以安全過關,想不到都入春了,卻在這波溫度急降的鋒面中,沒注意保暖,馬上就出現頭重、喉嚨與肩膀緊緊的、從體內冷出來等症狀。廖振羽醫師表示,等到感冒症狀全部出來就來不及了,及早看中醫,能有效改善感冒帶來的不適。
  廖醫師指出,中醫觀念裡,感冒是因為人體正氣減弱,「衛外」功能變差,導致病毒容易入侵人體,預防感冒跟平日的保養息息相關,幾個重要的原則是:運動、保暖、飲食生活作息正常。這些都是維持人體正常衛外功能的方式。
  他說,「感冒喝薑湯」是很多人認可的常識,其實並不盡然,廖醫師解釋,中醫觀點感冒還區分風寒型、風熱型,薑湯並不適合每個人,如果感冒屬風寒型—鼻水質清、痰稀、打噴嚏、咽喉不痛,那還可以喝薑湯解表、袪風、散寒改善感冒症狀。如果感冒是屬風熱型—喉痛、鼻涕與痰色黃且黏稠、咳嗽嚴重,就最好不要喝薑湯。而且不論那種感冒都不適合吃燥熱、刺激性食物,如烤、炸、辣的食品與咖啡、茶等飲料。
  中藥茶飲也能預防感冒,廖振羽醫師也提供預防感冒的保健茶飲,常因熬夜、作息不正常導致「衛氣」功能減弱或屬於氣虛體質,反覆感冒難癒的人可以選用補氣的中藥材來煮茶當茶飲,建議以黨參3錢、黃耆5錢、白朮2錢、防風2錢與紫蘇2錢,加入1000cc開水煮沸,即是可用來預防感冒的簡單茶飲。

圖:春天氣溫變化不定,易受寒感冒。

突然胸痛 我該擔心嗎?

突然胸痛 我該擔心嗎?
 本報新聞中心/報導
  胸前悶痛、刺痛、像大象踩到的痛,不一定都是心臟出問題。
  曉婕每天都在辦公室加班到深夜。午夜,她在電腦前準備明天開會的報告時,突然感覺到胸悶,呼吸時伴隨著心臟處的刺痛,讓她好擔心是不是心臟出了問題,會不會過勞死?
  陳先生是老菸槍,有高血壓、心絞痛病史。今天家族聚會時,突然胸痛倒地,全身冒冷汗,女兒趕緊塞了舌下含片在他嘴裡,緊急送醫,救回一命。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歷過突然襲來的胸痛,多半會先擔心是不是心臟出了問題。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祕書長、台北榮總胸腔部呼吸生理科主任彭殿王說,討論胸痛前,要先了解胸廓哪些部位會出現疼痛?
  由皮膚往內一層層看,胸廓有痛覺神經分布的有以下部位: 肌肉、骨骼,肺臟外層的肋膜,心臟、血管,食道。
  因此,胸痛可能是骨骼、肌肉拉傷出現的疼痛,也可能是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急症。
  而民眾最擔心的心臟問題,並非引起胸痛的主因。以美國的統計為例,每年有600萬人因胸痛掛急診,是急診第二大主訴症狀,「但其中真正跟心臟有關的,大約只佔12~15%,八分之七的胸痛與心臟無關,」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冠群說。
  但怎麼知道自己的痛是不是心臟或肺臟出了問題?

4種胸痛攸關生死
  主訴胸痛是急診醫護人員的一大挑戰,必須短時間內在眾多胸痛的原因中,揪出奪去病人生命的死神。
  1.急性心肌梗塞。陳冠群表示,一般心肌梗塞的患者通常會感到胸前有強烈的壓迫感,「有如100公斤的東西壓在胸上」,甚至會轉移到左肩、下巴、手臂,可能伴隨喘、噁心感或冒冷汗。
  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會愈來愈不明顯,特別是女性的症狀容易趨向不典型,更要小心。30歲以上的患者通常有劇烈胸痛;50歲以上常是喘、意識改變、上肢疼痛、昏倒、全身無力;80歲以上則可能沒有胸痛,卻出現肚子痛、噁心、嘔吐的症狀,「對於年紀大的患者,急診醫學認為只要是腹部以上的疼痛,都需要將心肌梗塞列入可能之一,」陳冠群提醒。
  2.主動脈剝離。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血管,從心臟出發,到頸部轉彎再往下延伸。血管內有很多分層,會因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胸部外傷、結締組織較為鬆散、吸毒等因素,導致血管內壁破裂,血流衝進內層,到不了全身,就可能引起腦、下肢的壞死,「國外死亡率高達40%,能夠成功進開刀房甚至出開刀房的人只有八分之一,」陳冠群說。
  當主動脈剝離時,患者會感覺到胸前強烈的撕痛感,甚至痛感會延伸到後背部;有五分之一的人會因為血液到不了腦部而立刻昏倒,到不了上肢,也會量不到血壓與脈搏,須立刻急診。
  3.肺栓塞。通常是下肢出現血栓,血塊回流到肺臟,塞住了肺部血管導致肺栓塞。「雖然一般民眾不常聽到,但發生率比想像中高,有四成以為是心肌梗塞死亡的病人,解剖後才發現是肺栓塞,」陳冠群警告,肺栓塞發病前沒有特殊症狀,在發生初期,因肺臟交換氣體受到影響,會出現喘的症狀,在後期才會出現肋膜胸痛感,有些可能有大小腿紅、腫、熱、痛的症狀。
  4.肺部急症。除了心血管的問題外,肺臟的急症也要小心。彭殿王說,肺臟雖然沒有痛覺,不會直接以疼痛表現,但肺臟外圍的肋膜一旦受到肺部急症,如肺炎、氣胸、肋膜積液、結核性肋膜炎、膿胸、心包炎等等的刺激,都會造成肋膜痛,容易在深呼吸、咳嗽、翻身時出現側胸有尖銳刺痛的狀況,通常會合併喘的症狀。
  特別是瘦瘦高高的年輕人出現胸痛,排除撞擊等肌肉、骨骼的疼痛外,偶爾會有自發性氣胸的可能,彭殿王說。此時除了整個胸廓疼痛以外,也會伴隨著呼吸不順暢,嚴重可能造成肺葉塌陷,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壓迫心臟血管,有致命的危險,也須盡速急診。

圖:出現胸痛情形,最好快到醫院檢查。

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

花蓮兒童心臟疾病篩檢率高 意外發現「馬凡氏症候群」嚴重心臟病案例 定期追蹤最重要

花蓮兒童心臟疾病篩檢率高
意外發現「馬凡氏症候群」嚴重心臟病案例 定期追蹤最重要
 記者劉家和/報導
  門諾醫院小兒科曾於去年與台灣兒童心臟學會共同合辦102學年度花蓮縣國小學童心臟病篩檢工作,費用全數由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與如新公司贊助,經統計全縣共16797名學生接受心音圖及心電圖檢查,發現3685名學生心音圖或心電圖有異常,經小兒心臟科醫師進一步做身體理學檢查,還有121名學生疑似有心臟病,疾病篩檢率為18.1%,相對於北部9.13%,宜蘭5.9%來看,顯示花東醫療資源缺乏與弱勢的情形不易發現疾病的問題仍相當嚴重。
  門諾小兒科吳俞哖主任是小兒心臟科的專家,已有30年的豐富經驗,她在前年加入門諾團隊時,就發現花東地區在早期心臟病童的篩檢有許多執行的困難,去年有幸得到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與如新公司贊助,同時她也感謝陳麗雲醫師與慈濟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們的幫助,共同完成國小孩童的篩檢,讓這次篩檢有很大的成效。
  吳俞哖主任說,篩檢確診的個案,目前有接近7成的病童在門諾醫院追蹤。門諾醫院也將此次篩檢個案列冊追蹤,由個管師定期關心,相關醫療費用也都是有補助的,她呼籲父母親一定要將這些孩子定期帶回醫院檢查。此次篩檢報告中發現,其中有121位小朋友有先天性心臟病,22位(約18.1%)為之前未發現的病例,包括心室中膈缺損,心房中膈缺損,肺動脈閉鎖及發育不全等,與北部學童相比數字偏高,原因是因為城鄉差距與醫療篩檢資源介入不夠所致。
  吳主任說,在這次的篩檢過程中最特別的是,初次診斷出幾位「馬凡氏症候群」共有三位,此類疾病大都與遺傳基因有關,疑似「馬凡氏症候群」的最大特徵就是身型又高又瘦,雙手過膝,手指也會較長,甚至可能合併高度近視,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這些孩子還會被挑選為運動選手。
  國內馬凡氏症候群的盛行率約五千分之一,並不算低,目前只能透過血液篩檢來確定,一旦確診為此症,必須終生服用控制血壓及心臟收縮的藥物,來減少心臟功能病變,且不能再從事激烈運動。統計中也發現其他心肌炎,心臟肥大,及擴張性心肌病變病童,這些都是屬於嚴重的心臟病,若未經篩檢,許多孩子與家長則完全不知情,若不及時治療及處理,將來有可能需要做心臟移植手術,甚至於有死亡的危險。
  門諾今年將陸續進行國、高中學生心臟篩檢,期盼早期發現疾病就能夠得到最好的照顧與治療。

圖:門諾小兒科吳俞哖主任醫師是小兒心臟科的專家。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花東近50%洗腎者也是糖尿病患 門諾醫院呼籲控制血糖為首要

花東近50%洗腎者也是糖尿病患
門諾醫院呼籲控制血糖為首要

 根據健保署最新公佈101年第四季的資料顯示,花東地區近50%洗腎者本身也是糖尿病患者,為全台最高!顯示糖尿病控制不足,是造成東部腎臟病患者疾病惡化的主要原因。

記者劉家和/報導
  為提高東部腎臟疾病防治,花蓮縣糖尿病病友團體與吉安鄉衛生所日前特別邀請門諾醫院腎臟內科李坤峰醫師,為糖尿病病友做腎臟病防治衛教講座,透過精采的解說,讓病友們了解糖尿病的控制對腎臟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受益良多。
  李坤峰醫師表示,目前已知的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年長者、多囊腎、長期吃止痛藥及痛風這六種,而三高中罹患腎臟病的比率中,又以高血糖該危險因子為最高(約2.35倍),呼應統計資料,顯示東部腎臟病防治,控制血糖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近來由於飲食習慣改變,2013年全國糖尿病總人數約172萬人,等於每9.8人就有一位是糖尿病患者,而60歲以上的人中,更提高為每五人中就有一位是糖尿病患者。李坤峰醫師表示糖尿病的併發症分為大血管病變和小血管病變兩大類,「糖尿病腎病變」屬於小血管病變之一。臨床研究也發現到,糖尿病併腎臟病變更會使腎臟功能衰退更快,不光是腎臟機能被破壞,也會影響其他器官功能,如眼睛病變。
  慢性腎臟病「早期」通常是沒有症狀的,李醫師籲請現場的糖尿病病友更應謹記腎臟病的五大警訊「泡、水、高、貧、倦」,「泡」:泡泡尿、「水」:水腫、「高」:高血壓、「貧」:貧血、「疲」:疲倦;李醫師強調早期診斷的重要性,提醒有三高的民眾應每天做好血壓量測、每年至少一次血糖檢測(建議控制糖化血色素在7%上下),尿液檢驗,善用免費成人健檢資源(40~64歲每三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才能贏得人生的「腎」利寶「藏」。

圖:李醫師提醒腎臟病的五大警訊: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