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統日報有限公司.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336號1樓之1 電話:038356141-3 hualien.info@gmail.com

政治

焦點、府會、民代、鄉市鎮、廣場

綜合

社會、一般、工商、生活、廣場

美食

餐廳、小吃、飲品、特產

生活

百貨、美容、旅遊、休閒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QR Code+LINE 即時分享中醫訊息

QR Code+LINE 即時分享中醫訊息

記者吳思怡/報導
  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的節氣之一,除了全家齊聚吃湯圓外,在養生上也該多留意。為了方便民眾即時取得中醫衛教訊息,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新成立「花慈中醫@LINE群組」,讓民眾健康online,認識中醫養生保健。花蓮慈院中醫部主任柯建新表示,中醫是最貼近民眾生活的一門醫學,舉凡飲食宜忌、生活起居等皆與中醫有關,內容可說是包羅萬象,未來中醫團隊會透過LINE群組不定時分享中醫保健的相關新聞、衛教、食譜等訊息與民眾一起顧健康。
  12月21日冬至到,在享受湯圓的美味時,也要吃的健康。中醫部盧昱竹醫師表示,湯圓由糯米、麵粉、糖製成,其中糯米較難消化,對於腸胃道功能失常,胃潰瘍,容易腹瀉、腹脹、便秘、打嗝泛酸的人不宜多吃外,糯米在食物當中屬於「發物」,會加重筋骨痠痛的程度,有痠痛困擾者要適量食用。
  此外,包餡的芝麻、花生湯圓等等都屬於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對於需要控制血糖、體重的三高患者,是NG食物,愛美怕胖的朋友也要淺嘗即止。如果民眾在冬天容易手腳冰冷、疲倦嗜睡、臉色蒼白等等症狀,盧昱竹醫師建議,可以在煮湯圓的時候,加些老薑、桂圓、紅棗等溫熱性的食材,可以健脾暖胃,補氣溫陽,增加抵抗力。
  盧昱竹醫師提醒民眾,Q彈的湯圓吃起來口感甚佳,但是家中長者或小朋友,牙齒不好或咀嚼能力不佳,吃的時候要細嚼慢嚥,避免吞嚥困難,阻塞呼吸道而窒息休克。在吃湯圓的同時可以配著湯小口喝,潤喉去黏膩。
  花蓮慈院中醫部新成立「花慈中醫@LINE群組」,除了掃描QR Code之外還可用ID搜尋輸入@qtx4973d,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正確、最專業的中西醫健康資訊,分享健康養生、飲食宜忌、季節食補、穴位按摩、拉筋舒展動作等訊息,深入剖析診間患者詢問度最高的疑難雜症,介紹各類疾病的中醫診療思路與方法。帶領民眾一同認識中醫,也了解自己的身體,讓每個人都能用簡單、方便、有效的方式,替自己的健康把關。

圖:花慈中醫LINE QR CODE。

圖:「花慈中醫@LINE群組」分享中醫資訊。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醫愛30 慈濟醫療人文攝影展

醫愛30 慈濟醫療人文攝影展

記者吳思怡/報導
  來醫院除了看病,還可以看攝影展!花蓮慈濟醫院自十二月十五日起為期二個月,舉辦「醫愛30」醫療人文攝影展,藉由院內同仁將一個個發生在診間、病房的真實故事,透過鏡頭記錄下來的五十二張照片輯,邀請所有的鄉親民眾跟著同仁的腳步,重新認識說著生命故事的花蓮慈濟醫院。
  鏡頭下,捕捉到的不只是畫面,更是生命的感動。特別是人文室同仁林永森,這次以「膚慰」紀錄遲遲不敢上診療椅接受牙科治療,而放聲嚎啕大哭的孩子。牙科醫師不忍,從後溫柔抱住孩子,輕聲安撫孩子,這份溫暖親切的膚慰,讓孩子安下心來,順利完成治療。透過鏡頭,林永森將剎那的感動化為永恆,獲得醫療映像組第一名。
  這次院慶舉辦的攝影比賽,都是同仁及志工在進行醫療服務的瞬間或是在假日參與義診、做志工時所補捉到的感動畫面。攝影作品分成醫療映像、志工身影、建築風景,影像足跡遍及門診大廳、手術室、門診大廳、普通病房,甚至走入社區參與義診、IDS醫療服務,有醫病之間、護病之間、志工與病人之間,每一刻的流動,都有溫馨動人故事不斷上演。

圖:林永森作品,紀錄牙醫擁抱害怕看牙治療的孩子,安慰並讓孩子勇敢接受治療。

三九天灸療 調理虛寒過好冬

三九天灸療 調理虛寒過好冬

記者吳思怡/報導
  「三九天,貼三九貼!」有過敏性鼻炎、容易反覆感冒,以及手腳冰冷、生理痛等症狀的民眾有福了!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團隊即將開辦「三九天灸療」療程,遵循古法,在寒冬時節,於人體特定穴位敷貼特製藥物,「預防寒氣入侵」,從而增加人體抗病能力,達到治療及預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花蓮慈院中醫部將在12月24日起設立特別門診,即日起受理預約掛號。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正值壯年的李先生,每到冬天都會有鼻塞、流鼻水的困擾,尤其是早晨剛起床時特別嚴重,經醫師建議,李先生曾接受三伏貼與三九貼灸療的完整療程,鼻子不適的情況大有改善。
  花蓮慈院中醫部中醫婦科主任吳欣潔表示,古有「冬補三九、夏養三伏」之說。許多人都熟悉冬病夏治的三伏貼,是利用最暖的三伏天時節,將熱氣帶到人體內。「而三九天則是預防寒氣入侵。」吳欣潔醫師說,三九天灸療是在冬至(12/22)後,每隔九天進行一次穴位敷貼治療。在人體特定的穴位上,敷貼辛溫、通絡等較「溫暖」的中藥材,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等,配合新鮮薑汁,調製藥餅,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從而增加人體抗病能力,達到治療及預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敷貼三次為一個療程。
  三九貼治療對象主要為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容易反覆感冒、咳嗽的民眾;此外,三九貼還能改善「虛寒體質」,例如有手腳冰冷、生理痛、腹瀉等症狀的族群,可藉此改善體質。由於冬天體表毛細孔緊縮,在穴位敷貼前,花蓮慈院中醫團隊會為民眾進行「開穴」的步驟,讓皮膚毛孔「打開」,讓藥性達到最大功效。
  吳欣潔醫師表示,三九貼的貼穴部位,因人而異,有需求的民眾,需要經過醫師專業診斷,確認體質適宜敷貼,由專業中醫團隊為每位民眾量身打造最適合的穴位療程。接受穴位敷貼治療的患者,每次敷貼時間為二至四小時。
  吳欣潔醫師也提醒,三九貼並非所有體質都適合,孕婦、兩歲以下幼兒,以及有感冒症狀的民眾都不適合敷貼。民眾接受三九貼治療期間,需忌食生冷飲食,並做好個人保暖。
  花蓮慈院中醫部即將開辦「三九天灸療特別門診」,三次療程分別是105年12月24日(週六)、12月31日(週六)、及106年1月7日(週六)。歡迎民眾預約掛號,由專業中醫團隊為您量身打造最適合的穴位療程。花蓮慈院中醫部陪您溫暖過好冬!

圖:三九貼藥材。

圖:穴位敷貼。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大學學測逼近 中醫調理提升腦力與紓壓

大學學測逼近 中醫調理提升腦力與紓壓

記者吳思怡/報導
  大學學測即將在明年一月中登場,隨著考試的逼近,考生及家長的情緒也跟著緊張起來,卻也因此作息大亂、飲食不正常,進而引發疲勞、消化不良、抵抗力減弱等健康問題。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建議考生除了可先試著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況以平常心面對考試,也可從飲食習慣、藥膳食療到簡易穴位按摩,達到增加體力、舒緩壓力的目的。
  K書、複習、再K書,正是準備大學學測的學生,最後衝刺階段的生活寫照。考生長時間苦讀,使得全身「氣」鬱結不通,中醫認為頭部是身體所有陽經交會之處,身體五臟六腑經絡之陽氣無不上會頭面,平時可以需藉由頭梳或手指按摩頭皮,讓頭皮上的經絡氣血獲得通暢,達到提神醒腦的作用。梳頭時要緩慢而規律的由前向後梳理頭髮,藉由梳齒按摩頭皮各區域,有利於整個大腦皮層運動或感覺功能的再活化,能神清氣爽有助於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考生因為長時間坐在桌子前面,會比較有眼睛酸澀疲勞或肌肉的緊繃痠痛的狀況,這時候可以利用中醫穴位按摩來使全身氣血通暢。若用眼過度造成眼睛酸澀、疲勞時,可以按壓眼睛周圍的穴道,如位於内眼角上方凹陷處的睛明穴與眉頭內側邊緣的攢竹穴,若肩頸痠痛時則可以按壓肩膀的肩井穴和與後枕部的風池穴。
  此外,考生K書常猛灌手搖杯,含糖飲料喝多了,反而會更疲倦嗜睡,推薦黨參、五味子、薄荷、紅棗等中藥材,製成茶飲,補氣開竅,提高專注力外,花蓮慈院中醫部最近推出多種自費中藥即飲包,其中「生脈保元湯」內含黨參、麥門冬、五味子、黃耆、甘草……等補氣滋陰中藥可幫助腦部的運作,改善虛勞煩熱、肢體倦怠、口乾口渴等症狀,幫助考生補氣滋陰,提高讀書效率、增進睡眠品質,順利應考。即飲包是有治療效用的處方用藥,必須經過中醫師看診後開立處方,仍是需要經中醫師診斷辯證論治開立最適合的中藥來調理。
  像是遠志、石菖蒲、麥冬、川芎等醒腦中藥,除了讓考生能有更清楚的思路外,對用腦過度的上班族也適合。眼睛痠澀疲勞可服用枸杞、桑葉、菊花、夏枯草等明目中藥。甘草、浮小麥、大棗、百合等安神中藥,可以舒緩考試壓力,睡眠品質不好的考生也很適合。
  最後楊成湛提醒考生,讀書一個小時休息十分鐘,每週至少運動二至三次,每次三十分鐘,以出汗為原則。另外每天500下甩手運動可以讓四肢獲得應有的伸展,疏通全身的氣機。考試當天或前一周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佳,放鬆心情沉著應戰,才能發揮最佳實力。

圖:睛明穴位於内眼角上方凹陷處。

圖:攢竹穴位於眉頭內側邊緣。

圖:肩井穴位於頸後與肩膀邊緣的中點(孕婦忌壓肩井穴)。

圖:風池穴位於後頸髮際線兩側凹陷處。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幹細胞佐劑。MitoBurst」成果發表 花蓮慈濟醫院專利授權尖端生技醫藥公司

「幹細胞佐劑。MitoBurst」成果發表
花蓮慈濟醫院專利授權尖端生技醫藥公司

記者吳思怡/報導
  幹細胞可以為組織、器官進行更新及受傷修復的特色,讓幹細胞醫學一些目前仍無法醫治的疾病,帶來一線曙光。但是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首先要先「找到對的且品質好的幹細胞」,並且「有足夠的數量才具有療效」!
  花蓮慈濟醫院研究部經過三年研究,研發出「幹細胞生長佐劑-MitoBurst」,並取得多國專利。12月12日下午,「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與「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尖端醫)合作,由慈濟醫療財團法人林俊龍執行長與尖端醫蘇文龍董事長代表進行專利授權簽約,結合醫療研究及產業界實務經驗,為需要的民眾帶來重生的希望!
  研究部孫立易博士表示,以治療腦出血為例,目前有研究指出,可能至少需要約一億個功能良好的幹細胞,肝硬化則是需要二億個,糖尿病足甚至可能需要一百億以上的幹細胞。目前花蓮慈院研究團隊專注於從原醫療廢棄物(人體自身的脂肪或嬰兒臍帶)去找出間質幹細胞,再透過MitoBurst的添加,培養出數量足夠、功能更好的幹細胞。簡單來說,就是縮短培養等待時間;另外,利用人類自體血清培養間質幹細胞可以避開異種汙染的問題;並且提升間質幹細胞之分化潛能及激素分泌量,進而得到更佳療效。

MitoBurst有效縮短幹細胞培養時間
  幹細胞醫療的應用範圍很廣,但是這些的基礎都在於要有足夠多、品質好的幹細胞,從源頭的性別、健康狀態,到幹細胞的取得方式、培養方式等等,都會對幹細胞的培養產生影響。孫立易博士表示,一般而言間質幹細胞需要24到48個小時才會進行分裂,要培養到足夠數量的幹細胞數,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添加了MitoBurst的之後,可以減短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的培養時間,對於需要跟時間賽跑的病人來說,縮短的時間可能就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
  以出血性腦中風為例,病人在病情穩定後,幾乎無可避免的會在病人身上發現腦神經損傷,但是現在除了長期復健外,還沒有常規療法可以進行治療,而幹細胞療法很可能成為病人的另外一種選擇。林俊龍執行長表示,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疾病,就是一種最常見的幹細胞醫療方式,但其他的應用醫療方式,大多還是停留在臨床試驗階段。花蓮慈院目前針對出血性腦中風、眼科及器官衰竭疾病,進行幹細胞醫療的研究,研究成果顯著,期望藉著研究與醫療團隊的合作下,未來能盡快成熟的應用在臨床醫療上。

尖端醫的幹細胞增生技術取得多國專利
  蘇文龍董事長表示,尖端醫自創立以來即深耕生技醫藥領域,除了致力於水產、畜產、農產品及食品安全檢測試劑,目前也積極投入新藥開發,在幹細胞增生技術方面,已陸續取得中國大陸、新加坡、中華民國、俄羅斯、日本、美國、韓國、歐盟等多國專利。蘇文龍董事長說,很開心能有機會跟慈濟醫療志業合作,相信雙方可以共同發展幹細胞治療產品,幫助更多需要治療的病人,讓臺灣引領國際細胞治療的趨勢。
  「自己的器官自己救!」林欣榮院長表示,利用自身脂肪培養出的幹細胞,不光是取得來源方便,而且應用MitoBurst之後,可以使用自體血清培養人類間質幹細胞,避免使用異種(ex.牛)血清培養可能帶來的異種污染及道德倫理疑慮等問題。為了能幫助更多的病人,花蓮慈院從2005年開始進行幹細胞的相關研究,十一年來的努力,從幹細胞的尋找、培養方式到實際應用都有相當的成果,如今研發出的「幹細胞生長佐劑-MitoBurst」,就是希望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用更短的時間,培養出功能更好的幹細胞,別讓等待造成遺憾。
  近年來,幹細胞及細胞治療領域蓬勃發展,目前全球約有679件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臺灣13件),而加拿大、日本與韓國等國已有幹細胞新藥核准上市,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膝關節退化、腸道疾病及降低細胞移植風險等。慈濟醫療與尖端醫的產學合作,更是幹細胞治療的重要里程碑。

圖:花蓮慈濟醫院研究部孫立易博士。

圖:花蓮慈濟醫院林俊龍執行長(右二)與尖端生技醫藥公司蘇文龍董事長(左二)代表進行專利授權簽約。

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腸胃道細菌影響巴金森? 陳新源呼籲:藥物與手術治療仍為主流

腸胃道細菌影響巴金森?
陳新源呼籲:藥物與手術治療仍為主流

記者吳思怡/報導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顯示,巴金森病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群聚有關。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表示,造成巴金森病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與環境等,單純強調是腸胃細菌造成的,恐有誤導民眾觀念之虞。《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只能說明腸胃細菌可能為巴金森病的影響因子。花蓮慈院神經內科主任林聖皇強調,目前並無針對腸道著手治療巴金森病之人體試驗,證據尚嫌不足,呼籲病友不能放棄常規的藥物或手術治療。
  目前國外的專家學者都在探討巴金森病的致病原因,多篇國際論文顯示與基因、環境、毒物等有關。陳新源表示,巴金森病目前的成因雖無定論,病人在動作上的障礙如緩慢、僵硬與顫抖皆是由腦內的黑質區持續退化所造成,藥物或手術雖無法根治,但對這些症狀卻能有效控制達十幾、二十年以上。
  這次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兩組過多生成阿爾法-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 over expression)的實驗鼠,這種蛋白被認為是巴金森病的「罪魁禍首」之一。兩組實驗鼠的唯一區別是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gut bacteria),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
  結果發現,無菌實驗鼠不僅沒有表現出巴金森病症狀,而且在跑步、爬桿等運動機能測試中的表現要明顯好得多。另一部分無菌實驗鼠移植從巴金森病患者糞便中獲得的腸道菌群,結果這些實驗鼠都出現了巴金森病的症狀。
  陳新源表示,根據學者報告光是消化道的微生物數目就超過十兆,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以上,種類可達數千種,只能說腸胃微生物的某些細菌也許扮演了巴金森致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從腸道著手治療巴金森病,絕對不是主要治療方式。
  目前巴金森病的治療方式可分為藥物治療與手術兩種形式,近年來也有人開始研究幹細胞療法的可能性。林聖皇強調,藥物治療種類很多,以左多巴(L-dopa)為主,可以有效控制包含動作緩慢、僵硬與顫抖等主要症狀;而手術治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深部腦刺激手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通常在病友使用藥物出現副作用的時候,就應介入使用。
  與人類共生的細菌中,絕大部份都生活在腸道裡,這些細菌對於養份的吸收與免疫系統的調節都非常重要。陳新源表示,腸胃道的健康與身體機能的健康有相當大的關係,最重要的還是均衡飲食與適當運動。臨床上約七成的巴金森病患者有腸胃問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便秘,改善便秘的方法除了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中醫藥的介入也相當有效。此外,病人在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後,能顯著減少藥物用量,也能間接改善便秘問題。
  最後,陳新源呼籲巴金森病友,絕對不要放棄原來的常規治療,加上腸胃道環境的改善,治療過程應該會過得更順暢、愉快。

圖:花蓮慈院神經內科主任林聖皇醫師。

圖: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醫師。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B型肝炎成功痊癒 不停藥是關鍵

B型肝炎成功痊癒 不停藥是關鍵

記者吳思怡/報導
  「個案已產生B型肝炎抗體,確認B型肝炎治療成功!」今年53歲的蔣先生,30年前確診患有B型肝炎。在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主任胡志棠的治療下,日前,蔣先生已產生抗體,確認B型肝炎治療成功!多年來已成功治癒十位B型肝炎患者的胡志棠醫師表示,B型肝炎在臺灣的盛行率為20%,能完全痊癒的關鍵點就在於「不間斷用藥、不要停藥!」
  蔣先生是在30年前的一次捐血檢驗活動,被告知患有B型肝炎。他說,當時的醫療資訊並不充足,只知道B型肝炎沒有特效藥,是無法治癒的疾病,「我以為肝炎、肝纖維化、肝癌是我免不了的未來。加上身體完全不會不舒服,所以我選擇消極面對,不治療。」
  一直到16年前,蔣先生為了維繫家庭的幸福,開始注重自我健康,接受治療,並改變生活作息。他配合胡志棠醫師的醫囑,不間斷的按時服藥。為了不忘記吃藥,蔣先生還將手機設定兩個以上的鬧鐘,提醒自己「該吃藥了」,十多年來都是如此。二十多年老菸槍的蔣先生,更戒掉菸癮,養成爬山、拉筋等運動習慣。
  蔣先生說,自己是很「幸運」的病患,能遇到胡志棠醫師,堅持不讓他停藥。回想16年前,原先在他院接受治療,一個療程結束後,他詢問醫師是否還需繼續服藥治療,「看你自己,如果你有錢,我們就繼續吃。有錢的人可以吃久一點。」當時醫師的回覆讓蔣先生「傻眼」。蔣先生說,當時一天150元的藥費,的確對經濟是不小的負擔,「但是命比較重要,聽到醫生這樣講,我內心充滿矛盾。」在選擇停藥後半年就復發。讓蔣先生決定到花蓮慈院腸胃內科主任胡志棠的門診就診。
  「B型肝炎是有機會能成功痊癒的!不停藥,你就有機會。那個機會就是一個希望!」胡志棠醫師不厭其煩的向蔣先生說明服藥的重要性,胡志棠醫師表示,坊間常「誤傳」B型肝炎沒有特效藥,是無法治癒的疾病,造成民眾恐慌,對於治療採取消極態度。
  多年來,已成功治癒十位B型肝炎患者的胡志棠醫師表示,患有B型肝炎的病人,能完全痊癒的機率約5%,關鍵點就在於「不間斷用藥、不要停藥!」只要配合醫師治療計畫,待表面抗原消失,產生B型肝炎抗體,就能戰勝B型肝炎!胡志棠醫師更呼籲「不管是否有家族史,每個人都應該接受B型肝炎檢驗!」
  B型肝炎在臺灣的盛行率為20%,臺灣的B型肝炎大多來自母體傳染,胡志棠醫師說,臺灣自1986年5月開始實施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後,B肝感染率已由10%降至1.3%。然而,B肝疫苗接種,對於患有B型肝炎的病人是無效的。因此,在確認蔣先生治療成功、表面抗原消失後,胡志棠醫師除了在檢驗單上寫下個案已產生B型肝炎抗體,治療成功!的喜訊外;胡志棠醫師還為蔣先生追加疫苗接踵,以提昇蔣先生體內的抗體濃度。「五十多歲還能接種B肝疫苗,那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時刻。」蔣先生說,「感恩胡志棠主任救了我,幫我成功治癒B型肝炎!」

圖: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主任胡志棠醫師(左)與B肝痊癒的蔣先生合影。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照護腦血管疾患 慈院五優秀護理師獲表揚

照護腦血管疾患 慈院五優秀護理師獲表揚

記者吳思怡/報導
  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第五度舉辦優秀護理人員選拔活動,以獎勵長期用心照護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護理人員,在臨床、教學、研究等護理領域的默默耕耘。花蓮慈濟醫院今年度共有五位護理同仁獲獎,分別是護理部督導方淑華、教學護理長李惠珍榮獲優秀護理人員「優秀獎」,以及門診護理長王長禱、安寧居家照護護理師陳純純、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黃小英獲得優秀護理人員「優良獎」的肯定。花蓮慈院至今已累計十四位護理人員榮獲該獎項。
  「一場疾病,會拖垮整個家庭;透過醫療與護理照護,就可能救起一個搖搖欲墜的家庭。」花蓮慈院護理部主任章淑娟表示,腦血管疾病往往會造成無法回覆的損傷,不僅是疾病本身,病人的心理層面與家庭狀況都會受到影響。腦血管疾病患者因為行動受到限制,加上身體功能受到影響,不僅需要生活上的照護,更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加上腦血管疾病復原較緩慢,護理人員較不容易得到成就感,能長久投入在腦血管疾病照護的護理人員,需要更多的耐心與愛心。

優秀護理人員「優秀獎」-方淑華、李惠珍
  榮獲優秀護理人員「優秀獎」的護理部督導方淑華、教學護理長李惠珍,在護理領域分別服務了28年與24年之久。選擇護理之路,兩人當初都受到家裡的反對聲浪,卻因為對護理的愛與堅持,讓她們成為家族裡的首位護理人員。
  一線護理人員是醫療照護體系中重要的一環,現職護理部督導的方淑華,曾在外科病房擔任臨床護理師,深刻體會病人從最初的急性期生命搶救,到神經損傷的延續性照護,護理人員所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從急性照護到漫長的復健激勵,都需發揮護理良能。因此,方淑華積極協助推動「機構式喘息服務」,讓需要休息的家屬能有短暫照護喘息機會,紓解身心壓力。方淑華說,有的病人出院了,回診時還會特地找她打聲招呼,這小小的舉動,讓方淑華更肯定護理的價值。
  現任教學護理長的李惠珍是慈濟護專(現為慈濟科技大學)第二屆公費生,「同理心」是她在護理路上的堅持。曾在內科加護病房服務的李惠珍說,腦血管疾病病人從原本的獨立個體,病後卻要面臨什麼都要依賴別人,覺得自己「很無能」的狀態,因此,護理同仁的同理心,是病人與家屬很重要的支持力量。有機會接觸多次國際大型義診,讓李惠珍看到生活清貧,又飽受病苦折磨的人們,她深深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也更加堅定她為群眾服務的心。現在的李惠珍,不僅為自己努力,更要為了服務大眾而努力,因為助人的快樂,是她前進的原動力。

優秀護理人員「優良獎」-王長禱、陳純純、黃小英
  熱愛護理工作的王長禱,堅守護理崗位超過34年。現為門診護理長的王長禱,曾任神經外科病房護理長,照護腦神經重症個案,協助重返家庭及社區,深獲家屬贊同。致力保護病患隱私的王長禱,更與團隊開發心電圖檢查的隱私被,獲得全聯會(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護理創新佳作並申請專利。王長禱更將護理精神帶到國外義診活動,在護理工作忙碌之餘,積極參與國際賑災,印尼大水患、南亞海嘯的當地義診活動,都能看見她的身影。
  同樣獲獎的還有安寧居家照護護理師陳純純,長期照護腦損傷末期病人。臨床服務21年的陳純純說,曾經照顧一位暫時性喪失語言功能的病人,透過各種感官刺激,訓練病人逐漸恢復對聲音及吞嚥的反射。而病人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對陳純純說「謝謝!」。陳純純知道,安寧醫療照護在護理領域的重要性,為提供最佳的照護品質,她奔波的腳步,不能停歇。
  黃小英是土生土長的花蓮人,太魯閣族,更是萬榮鄉西林村第一個就讀慈濟護專(現為慈濟科技大學)的孩子,是村子裡的指標人物。在花蓮慈院服務18年的護理師黃小英,任職於外科加護病房,長期致力於運用新的思惟,與團隊共同營造完善、尊重、高專業價值的護理工作與支持環境,給予病人體貼與高品質的護理照護。黃小英更積極參加器官捐贈勸募活動,目前為花蓮慈院器官分享勸募系統(Organ Procurement System for Organ Sharing,簡稱 OPO)人員,工作之餘致力到各大專院校宣導器官捐贈觀念。
  護理部章淑娟主任表示,感恩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給予花蓮慈院護理團隊的肯定。每一次的獲獎就是對醫護團隊最大的肯定,更是給用心在工作崗位付出的每位護理同仁,最好的鼓勵!

圖: 花蓮慈濟醫院門診護理長王長禱(左)、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黃小英(右)於臺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代表受獎。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醫療級「千斤頂」 脊椎壓迫性骨折新選擇

醫療級「千斤頂」 脊椎壓迫性骨折新選擇

記者吳思怡/報導
  今年四十五歲的梁小姐停經十年以上,去年滑倒後突然後背劇痛,且痛到幾乎無法行走,前來花蓮慈濟醫院就醫。經檢查發現梁小姐的第二腰椎發生因骨質疏鬆症導致的脊椎壓迫性骨折。脊椎受到低能量的擠壓(自站立或坐著的高度跌落地板的能量),導致椎體瞬間被壓垮,患者通常會承受劇烈疼痛,活動受限,甚至駝背變形。考量梁小姐還年輕未來還有很長的人生,花蓮慈濟醫院骨科彭成桓醫師與梁小姐討論過後,決定利用「醫療級千斤頂」椎體支撐系統來為她進行手術,術後疼痛狀況大為改善。
  中老年人隨著年紀增長,或是女性停經後骨質疏鬆比例高,若不小心跌倒或搬重物,甚至打噴嚏等,就可能引起脊椎壓迫性骨折。骨科彭成桓醫師表示,脊椎壓迫性的骨折個案,通常以老年人居多,近年來在診間不難發現許多停經後的女性患者,因失去賀爾蒙的保護導致骨質疏鬆,而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通常會有劇烈疼痛、行動不便症狀,若無法緩解疼痛或骨折狀況持續惡化,可能造成駝背或側彎情況,除了椎心劇痛,更會影響到日常生活作息,就必須考慮進一步治療。
  目前針對壓迫性骨折的治療包括臥床休息、給予止痛藥及背架保護使用,目的主要都是為了止痛,但都無法達到快速的效果且無法達到矯形的目標。彭成桓醫師說,在保守治療無效後,以往大多使用經皮脊椎成形術(俗稱灌注骨水泥),對於嚴重變形甚至壓迫脊椎神經的患者,可能採取脊椎固定、減壓及融合術(俗稱打骨釘)處理患者症狀。灌注骨水泥是對於此類患者非常迅速且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但要注意骨水泥滲漏問題,雖然傷口小,但對於駝背明顯患者,可能無法達到有效的矯正目的。
  而脊椎壓迫性骨折會造成病人嚴重疼痛或產生嚴重駝背現象,運用醫療級千斤頂的椎體支撐系統撐開塌陷的椎體,創造空間,再灌注骨水泥,有效撐開塌陷骨板,不僅提供民眾另一種治療選擇,也能有效達到椎體矯形及疼痛快速改善的目標。
  彭成桓表示,「千斤頂」椎體支撐系統的微創脊椎復位手術做法是在塌陷的椎體左右邊,各打2個約0.5公分的小傷口,植入醫療級「千斤頂」,利用影像系統輔助,將塌陷的椎體盡量矯正至原本椎體高度,再灌入適當量的骨水泥,使塌陷的椎體結構更穩固,達到疼痛快速改善及矯正駝背的目標。不僅傷口小,恢復快、住院天數少,也相較傳統單純灌骨水泥患者骨水泥滲漏情況少,矯正效果佳。
  「醫療沒有萬靈藥,只有最適當的治療!」彭成桓醫師表示,脊椎骨折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種,目前「千斤頂椎體支撐系統」仍為自費項目,所以,手術前必須醫師充分討論外,他也提醒民眾,要防止脊椎壓迫性骨折發生,應從日常飲食和運動來預防骨質疏鬆,有明顯骨質疏鬆的患者要特別注意避免彎腰搬重物、防止跌倒,萬一有脊椎壓迫性骨折症狀發生,應找專業專科醫師看診,以免病情持續惡化。

圖:花蓮慈濟醫院骨科彭成桓醫師。
圖:醫療級千斤頂能撐開塌陷的椎體,再灌注骨水泥,有效改善疼痛及椎體矯形。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走遍各校預約健康 學童健檢回診不輕忽

走遍各校預約健康 學童健檢回診不輕忽

記者吳思怡/報導
  一個人從六歲到成年階段,平均一天當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學校裡度過,為了主動積極的守護孩子們的健康,自91學年度起,花蓮縣教育處、花蓮縣衛生局與花蓮慈濟醫院協力進行一四七年級學童健康檢查,共同守護孩子們的健康。
  不論是臺灣最高學府(海拔最高,900M)的西寶國小,花蓮縣北端的秀林鄉和平國小,還是最南端距離花蓮市113公里的富里鄉學田國小,都在花蓮縣學童健檢的涵蓋範圍。十日上午,守護孩子的健康列車,來到花蓮北區國中小學健檢的最後一站宜昌國中,接著花蓮慈院健檢團隊將前往花蓮南區,為花蓮縣內104所國小及25所國中,約8247位一、四、七年級學童完成學童健檢。
  根據十多年來的健檢成果統計,學童健康問題的前三名就是牙科異常、體態不良(過胖或過瘦)及視力不良外,花蓮慈濟醫院兒童社區醫療科主任朱家祥表示,這幾年透過到校健檢,曾篩檢出患有風濕性心臟病的七年級學童及患有心房中膈缺損的的一年級學童,積極追蹤回診到小兒心臟專科接受治療。在今年健檢時也發現,有位四年級的學童發現有心雜音況狀,仔細詢問,才發現這學童其實在一年級健檢時就已經有心雜音的問題,卻沒有落實回診。
  「健檢異常的孩子,在複診的過程中,確實可以幫助孩子及早發現健康問題。」朱家祥主任也發現,有些體態不良過胖的孩子,接受複診後發現有脂肪肝、慢性肝炎、代謝性症候群,還有少數的孩子在健檢中意外發現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甚至是血尿或是尿蛋白指數異常的孩子,在第二階段復診時篩檢出患有慢性腎臟病、腎病症候群。所以朱家祥提醒家長,不要輕忽複診的重要性。
  孩子的健康絕對不能打折扣,花蓮縣教育處體育保健科科長白鴻儀也表示,因為偏鄉、隔代或單親關係,去年度篩檢異常就醫率約65.38%,尤其是花蓮中南區許多鄉鎮就醫不便,加上單親、弱勢家庭眾多,跑一趟花蓮市看眼科、牙科並不容易,因此結合花蓮縣衛生局、衛生所、東區視力保健中心等派出巡迴醫療車、口篩車,盼協助學童就近複診外,也會加強齲齒、體位不良及視力保健等衛教宣導,讓健康從源頭做起。
  花蓮慈院累積十年以上的經驗,在花蓮縣教育處的協助下,今年度學童健檢已經在九月啟動,由兒科、家醫科、內科、牙科、護理部、檢驗科等醫療團隊,提供包含身體檢查評估、牙齒檢查、心電圖、尿液、蟯虫檢查等,為了鼓勵健檢異常的孩子積極回診,朱家祥表示,今年只要持健檢異常單與健保卡至花蓮慈院、玉里慈院複診,可享掛號費優免,希望能提升回診率外,也幫助孩子及早接受醫療照顧,找回健康。

圖:牙科檢查。

圖:聽力檢測。

圖:脊柱側彎檢查。

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

慈濟醫學創新育才 標準化病人十年有成

慈濟醫學創新育才 標準化病人十年有成

記者吳思怡/報導

  第六屆慈濟醫學教育日學術研討會十一月五、六日在花蓮慈濟醫院登場。今年的研討會延續去年以探討醫學教育與慈善、醫療、研究、人文的融合為主題,邀請衛生福利部、臺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台灣標準化病人協會、臺灣大學、慈濟大學的醫學教育體系,以及臺大醫院、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花蓮慈院、大林慈院,以及美國Georgetown University醫學院Carrie Chen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Dr. Cathy Smith等專家學者分享經驗,以提升醫學教育與醫療照護品質。
  無語良師與良語良師是慈濟醫療教育與人文的一大特色。在醫學界受到好評的醫學教育日,二天的活動,除了多場醫學專題講座,還有不同主題的教學海報展示。今年,不僅結合醫療專業與慈濟人文特色的大體模擬手術經驗分享為主,邀請臺灣整形外科醫學會馬旭理事長、臺大醫院整形外科戴浩志主任以及心臟胸腔暨外科學會陳益祥理事長分享人文互動為基礎的模擬手術教學課程。還有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Cathy Smith博士、加拿大McGill大學Yvonne Steinert,以及美國Georgetown University醫學院的Carrie Chen教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等國內外專家學者蒞臨分享,創新醫學教育「標準化病人」以及師資培育專題演講。
  今年是花蓮慈院三十周年,同時也是慈濟推動標準化病人十周年,研討會還設計了二場包含「服務學習與醫學人文」、「標準化病人成果」等論壇,其中標準化病人成果,邀請了馬偕紀念醫院臨床技能中心王明淑護理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教學部臨床技能中心陳皓羽管理師、台灣標準化病人協會曾慶煌常務理事及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部臨床訓練科祖怡主任分享各院校標準化病人執行情形。
為提升高階考試標準化病人的儲備與品質,以及學習如何確保高階考試標準化病人演出一致性,花蓮慈院標準化病人中心主持人高聖博醫師表示,在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考試時,必須要有一定標準相同的病人或場景,才能使不同成員都可接受到相同的檢測,如果要把這種測驗正式運用在檢測臨床能力的時候,那麼每一次要檢測的題目都應該要一樣,因而發展出所謂的「標準化病人」。
花蓮慈院自2006年起就積極招募慈濟志工訓練標準化病人,並於2010年3月成立「臨床技能訓練及評估中心」,標準化病人中心主持人高聖博醫師更遠赴南伊諾大學受訓,進一步將理論與實務印證及融匯貫通。十年來,標準化病人中心團隊帶著珍貴經驗,透過工作坊和講座,在全台各地培育出種子教師,迄今已協助國內超過20所校院培育二百位以上之師資。
  有別於一般選擇與專業演員合作,招募慈濟志工擔任標準化病人,在臺灣也是開創先例。花蓮慈院標準化病人中心邀請Dr. Smith專題演講並以小組模式研習,也是戲劇專家的Dr. Smith除了分享許多她在訓練標準化病人的經驗外,她不僅推崇花蓮慈院高聖博醫師是一位儲備訓練標準化病人經驗豐富的專家,慈濟標準化病人的應用也讓她印象深刻,不只用於醫學生訓練課程,還用在中醫科、護理與其他醫事人員的教育上,例如中醫系醫學生、專科護理師、護生,而醫事類如藥師、營養師,都已經實際應用標準化病人相關課程。
  為了真實而不誇張的詮釋每種徵狀,標準化病人利用在醫院急診室做志工的時候,仔細觀察患者的反應,有的利用化妝品,敬業的畫出腫脹烏黑的指頭,撇步百百種都是要讓參與
測試的醫學生,體驗到最真實的感受。
  「他們不是專業的演員,卻是專業的標準化病人。」高聖博表示,慈濟志工不是專業演員,在當時沒有任何概念、沒領任何酬勞的情況,卻心甘情願、歡喜地接受醫療及戲劇專業的指導,努力地呈現出專業演員的水準,甚至願意讓醫學生不斷地問診及在身上按壓檢查,原因無他,無非就是一份為醫學教育付出、無私奉獻的心。
  兼任花蓮慈院教學部主任的陳宗鷹副院長也感恩標準化病人的用心與付出,致力於提昇醫學教育及醫師國家考試品質,讓醫學生在學習辦別病狀的同時,還學會如何與病人相處,是真的用「身」教「言」教,成就未來的醫護人員。

◎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小辭典
  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是近年用來測試醫學生的新方式,透過情境化的臨床測試,檢視醫學生的學習成果與應用,國際上包含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皆將OSCE列入醫師國家考試。在2013年,考選部正式宣布,「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正式納入第二階段醫師執照考試的應考資格考試,亦即醫學生必須在畢業前通過全國醫學校院聯合臨床技能測驗,才能報考第二階段醫師執照考試。

圖:慈濟醫學教育日學術研討會全體合影。
圖:慈濟標準化病人與會參與研討會。
圖:高聖博醫師為標準化病人授課。(資料照片)
圖:醫學生OSCE考試。(資料照片)

慈濟醫院搶救演練 防患未然保平安

 慈濟醫院搶救演練 防患未然保平安

記者吳思怡/報導
花蓮縣消防局為加強消防人員對於醫療院所救災困難等高危險場所之救災效能,及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由消防局第一大隊自強分隊長吳佳奇帶領自強分隊人員於11月4日下午17時在花蓮市慈濟醫院感恩樓8樓辦理警消搶救組合訓練,此次組合訓練重點在於高層醫療院所發生火警時,車輛及救災人員進入火場進行搶救,需較一般搶救時間長,難免影響救援;而受困人員若身處於逃生出口處較深遠位置,在雲梯車礙於空間限定無法進入時,可運用連結送水口將水源運送至室內消防栓助進行火災搶救。演練過程逼真,並由消防局人員協助指導該場所之負責人避難引導動線之管控、防火避難設施規劃及消防安全設備操作要領,以提升整體滅火、引導避難及疏散效率。擬定各區域發生火災時,由院內自衛消防編組人員引導人員逃生避難,避免疏散人員皆往同一出口逃生,導致疏散不及、人員跌(踩)傷之情事。
  花蓮縣消防局長林文瑞表示:藉由此次搶救演練充份了解高層場所搶救要領,熟悉高難度搶救區域及搶救模式,以提升消防人員救災效能。

圖:花蓮慈濟醫院進行消防疏散演練。

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醫師誠信宣導 提昇機關廉潔形象

醫師誠信宣導 提昇機關廉潔形象

記者潘青/報導
  有鑑於日前某公立醫師向廠商索取回扣之貪瀆不法情事,北榮玉里分院政風室採取預防重於查處之作法,於2日針對醫師擴大辦理廉政教育講習,配合實際案例說明,以深入淺出方式,導入廉潔的種子,搭配有獎徵答活動,盼醫師重視貪瀆問題及法律責任,讓醫師從進入醫院開始,建立廉潔信念與誠信的價值觀,並遵守廉政倫理不收禮、不收賄、不應酬之規範,除能防範貪瀆不法之情事,亦能建立廉潔的醫療環境。
  院長林知遠表示,醫生執行醫療業務時,常面臨許多不同抉擇,其中部分需仰賴其專業知能及經驗做出專業判斷,然亦有部分問題介於難以取捨之道德兩難情形。倘若醫師未經仔細思量即草率行事,不僅可能違反一般社會大眾之道德標準,更甚者亦可能違反相關法規,除影響有關醫生個人事業外,也同時損及醫界聲譽,因此透過此次宣導,讓每位醫師都能瞭解醫學倫理是職責所在,以恪守崇高的專業道德行為,維護醫師執業尊嚴與形象, 逐步建構本國醫師倫理制度。

圖:北榮玉里分院院長林知遠於醫事人員廉政宣導上致詞。

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服務聽障與視障民眾 玉醫提供便利安全網路掛號服務

服務聽障與視障民眾
玉醫提供便利安全網路掛號服務

記者潘青/報導
  衛福部玉里醫院自105年11月1日起,為服務聽障與視障的就醫民眾,特別修改網路掛號系統,讓有需要就醫協助的民眾除了事先電話告知外,亦可以選擇於網路掛話時透過該系統向玉里醫院提出服務需求,待民眾就醫時,該院即可提供適當就醫協助或專人服務。
  該院期望透過該新增管道能有助於聽、視障朋友方便就醫,該系統更於改版時,針對舊版系統進行安全性修正與提升,以盡到保護民眾到院就醫資訊之安全性,讓民眾就醫更便利安心!民眾可於該院首頁(如圖),網址:http://www.ttyl.mohw.gov.tw進入後點選頁面上方「線上服務」-「網路掛號」即可進入網路掛號頁面,選擇科別醫師後另外導向掛號預約內容頁面,於此頁面中民眾可選擇相關聽障與視障特殊需求的服務,該院後端人員接收到相關訊息後,將安排專人到場,為有需求之民眾進行服務。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對抗隱形殺手高血壓 「藥」懂顧健康 

對抗隱形殺手高血壓 「藥」懂顧健康 

記者吳思怡/報導

  日前因寶島低音歌王郭金發不幸猝逝後,在診間經常遇到高血壓病友詢問,「預防突發性心肌梗塞藥品『耐絞寧』,到底該不該自行買來備著?」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郁志表示,耐絞寧不像是感冒藥,不是家庭常備藥,也不是胸悶就能吃,是屬於醫師處方用藥,若民眾有胸悶、胸痛等症狀,應就醫檢查,預防勝於治療,而不是把急救藥物當成保命符。
  時序入秋,天氣轉冷,早晚溫差大,又到了心血管疾病好發時節。花蓮慈院心臟內科日前舉辦高血壓講座,除了有心臟內科陳郁志醫師分享「高血壓用藥」外,還有護理師分享「如何正確測量血壓」,透過心臟疾病防治宣導與正確的飲食觀念,傳授保養心血管的好方法。
  許多民眾對「高血壓」三個字耳熟能詳,卻不知它有個暱稱叫「隱形殺手」。這是因為高血壓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像頸部有些微僵硬感、早晨或傍晚有些頭昏等,很容易被忽略。陳郁志醫師建議,要達到血壓控制目標,除了保持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外,規律用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面對門診的高血壓患者,最讓醫師頭痛的就是自行更改藥物劑量,或者有病患自己當醫生,將每日服用一次,改成兩天一次。等隔天或接連幾天量血壓正常或稍高,沒有什麼不舒服,乾脆把藥停了。陳郁志說,許多病人擅自停藥後幾天血壓正常,是因為藥物維持血壓效力還在,等到藥物濃度完全消失,血壓會再度上升,回到沒控制的高血壓狀況,將來發生合併症的機會同樣高。況且,有些藥若驟然停用,可能會使血壓反彈、心跳加快更危險。
  另外,針對近日網路上流傳許多對於心肌梗塞預防以及急救的文章,其中有一則提到每個人應備有「耐絞寧」的藥品,來預防突發性心肌梗塞、突然昏倒狀況。陳郁志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有九成是冠狀動脈血栓引起,一成是血管痙攣

,使用硝化甘油可以讓痙攣鬆開,但如果是血栓,含了也不會通,如果患者不知道,含了又含,只會讓血壓降更低,增加危險。陳郁志強調,耐絞寧是醫師處方用藥,提醒民眾使用藥品必須經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及指示後才服用,切勿自行亂服用。
  「最重要的是積極控制血壓,遠離中風心肌梗塞!」陳郁志說,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血壓只要下降2mmHg,就可以大幅降低6%中風死亡率及4%心血管死亡率。不過相較於高血壓,忽高忽低、不穩定的血壓更危險,陳郁志提醒,其實血壓並非不會變化,但若起伏過大時,就應自行判斷是否有緊張、服藥等情形所導致,若仍發現情況未好轉,則應盡快就醫檢查,才能避免危害健康。
  最後心臟內科王志鴻副院長也關心民眾,現在是秋冬交會的季節,因為天氣的冷熱變化,加上天冷時民眾的飲食習慣,每年秋冬交際都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提醒民眾應要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不要存有「一次高沒什麼」的僥倖心態,及早尋求醫師的協助且規律服藥,才能遠離中風、心肌梗塞等併發症,讓自己活得健康長久。

圖: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陳郁志醫師分享「高血壓用藥」資訊給民眾。(花蓮慈院提供)
圖:林孟樺護理長示範量血壓。(花蓮慈院提供)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玉里慈濟及臺北榮總分院相繼設中醫門診

玉里慈濟及臺北榮總分院相繼設中醫門診

記者潘靑/報導
  在玉里,慈濟醫院為因應中醫求診,開辦天天有門診,多名醫師看診,近更有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相繼在該院開辦傳統醫學科亦即中醫科,周一至周六均有門診,陣容堅強,此足見時下,病者對中醫選項重視,增有信心。

北榮玉里分院舉辦糖尿病成長觀摩

北榮玉里分院舉辦糖尿病成長觀摩

記者潘青/報導
  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日前為糖尿病病友及高風險民眾,舉辦「糖尿病病友活動暨糖尿病成長團體觀摩會」,主題為「預防惱人冬季乾癢之環保乳液及手工皂DIY」,此次活動邀請花蓮13鄉鎮衛生所及醫療院所糖尿病團體承辦人、糖尿病友成長團體會長及幹部一同參與。活動安排文英工作坊黃柏融老師帶領病友們一同手做環保乳液及天然手工皂,讓病友及家屬們可在寒冬中輕鬆擁有健康的皮膚!
  糖尿病,很多人都不陌生,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患糖尿病的親朋好友,多數人也都知道“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但 “三多一少”是嚴重糖尿病患者才出現的症狀,而早期患者或許僅表現為皮膚瘙癢。據悉約7%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全身或局限性皮膚瘙癢,因為糖尿病患者體內過高的糖分會隨著汗液排出,並刺激皮膚或因皮膚含糖量增高、乳酸增加,致使皮膚長期處於慢性脫水狀態,出汗減少,加上秋冬天氣乾冷,容易造成足部皮膚乾燥龜裂、搔癢而抓傷破皮,嚴重則可能有蜂窩組織炎及截肢的可能。於此更顯出糖尿病友皮膚保養的重要性。因此,此次活動邀請文英工作坊黃柏融老師,指導大家製作天然無傷害皮膚之手工皂及環保乳液使用,讓病友洗得安心、擦得滋潤。再教導糖尿病友自我皮膚照護之方法,以維持健康肌膚好過冬:
  1.每日自我檢查足部皮膚,是否有硬皮或龜裂,如有出現異常現象,請立即向醫生求診。
  2.平時要注意保養。如有皮膚乾燥或龜裂,可以在足部塗抹足部專用護理霜,但要盡量避免塗於腳趾縫間,防止足癬的發生。
  3.對於活動較少的長者,應盡量抽空做些足部運動,以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
  4.每天以溫水清洗足部,然後撤底抹乾,特別要注意保持趾縫間的乾爽。
  5.定期修剪趾甲,趾甲不應過長亦不要太貼近趾縫,若視力不佳可請家人協助。
  6.選擇合適的鞋子,不宜過寬或過緊,鞋內以留一指寬的空間為宜。 選擇透氣、吸汗的棉質襪子,每天更換及清洗以確保雙腳避免皮膚乾裂、搔癢,預防及減輕病患皮膚之不適感。

圖:糖尿病成長觀摩會種子合影。(記者潘靑/攝)
圖:醫師說明糖尿病典型症狀。(記者潘靑/攝)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衛教講座 對抗隱形殺手高血壓 別讓身體比你老

<衛 教 講 座>
對抗隱形殺手高血壓 別讓身體比你老

記者吳思怡/報導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問題的年齡層越來越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為了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在提心吊膽,健康的人保持健康,花蓮慈濟醫院將在十九日下午三點,於感恩樓二樓二期講堂,舉辦高血壓疾病衛教講座。
  除了有心臟內科陳郁志醫師分享「高血壓用藥」外,還有護理師分享「如何正確測量血壓」,透過心臟疾病防治宣導與正確的飲食觀念,傳授保養心血管的好方法。還有有獎徵答活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

玉醫同仁講座 分享手機遊戲資安撇步

玉醫同仁講座 分享手機遊戲資安撇步

記者潘青/報導
  寶可夢《Pokémon Go》手機遊戲席捲世界各地,但也伴隨許多的網路犯罪,衛福部玉里醫院為避免類似威脅對醫院造成傷害,因此近日在該院院本部進行實體教學課程,並邀請ACER顧問講師到院向同仁講解新資安威脅趨勢及案例分享,課程中講師更分享了5個實用的手機遊戲安全秘訣讓同仁防範,當天同仁熱烈參與該訓練課程且收穫良多。
  自從《Pokémon Go》遊戲在幾個首發國家上市以來,這款以日本知名動畫《神奇寶貝》為基礎的手機遊戲已有數百萬人為之瘋狂。不論男人、女人或小孩為了追逐這些「口袋怪獸」而在深夜的公園內遊蕩,只為了蒐集一些稀有的虛擬寶貝。這款遊戲在每個上市的地區都造成了轟動,但玩家在努力收服所有神奇寶貝過程中,卻也讓自己陷入各種險境。網路犯罪集團早就盯上這股風潮,缺乏戒心的玩家們早已成為他們的目標。
  為避免類似威脅,課程中ACER顧問講師向同仁分享了5個實用的手機遊戲安全秘訣供大家參考:(1)從可信賴的來源下載;(2)專為遊戲開設一個帳號;(3)小心評估您開放給應用程式的權限;(4)隨時保持更新;(5)安裝一套值得信賴的行動安全防護。
  該院希望透過此訓練提高同仁對於防範惡意軟體有足夠的認知,而不讓駭客可輕易騙取各項帳號密碼、個人資料、財務資料甚或病患重要就醫資料等資訊。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安心中藥輕鬆養生 花蓮慈院中藥即飲包

安心中藥輕鬆養生 花蓮慈院中藥即飲包

記者吳思怡/報導
  為了便利不敢吃中藥藥粉,又不知道該如何「熬煮藥材」的民眾,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推出中藥即飲包,為民眾省下煎煮的時間與準備的繁瑣步驟,只要簡單的隔水加熱,就能隨時隨地輕鬆調養身體。10月13日上午,由花蓮慈院副院長王立信、中醫部主任柯建新帶領醫師、藥師團隊,現場分享最新推出的六款中藥即飲包。
  六款即飲包分別是「強筋健骨方」、「加味四物湯」、「生新化瘀湯」、「生脈保元湯」、「補氣健脾湯」、「祛風減敏湯」。柯建新主任表示,為了要讓民眾吃得安心,只會採用通過認證,並且經檢測確認無農藥、無重金屬殘留的「安心藥材」。
  為保留最完整的的藥效品質,花蓮慈院特別引進全新的「自動煎藥機」,高溫、高壓的煎煮過程,全程由專業藥師監控,經過長達五至八小時的作業時間,慢煮熬製成水藥,再經由「藥液分包機」包裝成即飲包,並且在每一批即飲包製成後,都會進行細菌檢測,層層嚴格把關,讓民眾可以安心飲用。
  現場也特別準備了稀釋過的「生脈保元湯」讓大家試飲,柯建新主任表示,生脈保元湯主要有黨參、麥門冬、五味子、黃耆、甘草…等藥材,除了可以治療虛勞煩熱、肢體倦怠、口乾口渴,秋冬時節引用也可以調養心脈。另外,「強筋健骨方」則是一帖老少皆宜的藥方,不論是針對筋骨較容易退化的長者、術後需加強骨頭癒合速度的患者、生長發育中的孩子的轉骨之用,都可以服用強筋健骨方來調理。
  「加味四物湯不論男女都適用!」柯建新主任表示,「加味四物湯」的功用是補血調血,適用於血虛患者。不論是患者有貧血體質,或是經期過後,血液流失較多,都可飲用加味四物湯補充營養。柯建新進一步解釋,許多民眾以為,四物湯是女性專用的補品,其實不論男生、女生,只要有血虛或貧血等相關症狀,都可以用加味四物湯進行調養。
  而「生新化瘀湯」最大的功效則是活血化瘀、排除血塊,常用於幫助產後惡露的排除。另外,針對女性月經期間,會有滴滴答答「淋漓不盡」的情況,服用生新化瘀湯可獲得改善。柯建新提醒,以女性患者為例,建議平時可服用加味四物湯調理身體,而月經期間則可藉由生新化瘀湯協助經血排除。
  本身是位上班族的劉女士表示,自從花蓮慈院推出即飲包後,解決了她長期以來,因為家業、事業忙碌,而沒時間調養身體的困擾。劉女士現在每月經期中,固定服用「生新化瘀湯」,不僅經痛症狀獲得舒緩,也改善以往經血「排不乾淨」的問題;經期過後再飲用「加味四物湯」,幫助身體補血、調血,讓劉女士擁有好氣色。
  最後柯建新主任強調,每一帖即飲包都是有治療效用的處方用藥,必須經過中醫師看診後開立處方,為民眾做出適合個人體質的選擇,民眾若有需求意願,可以到門診尋求醫師的專業評估,根據病人個別情況,開立最適合的藥方。

圖:生脈保元湯。

圖:加味四物湯。

圖:生新化瘀湯。

圖:祛風減敏湯。

圖:補氣健脾湯。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響應病人安全週 用藥整合很重要

響應病人安全週 用藥整合很重要

記者吳思怡/報導
  「藥師,這個藥要怎麼吃啊?」「這顆藥用來治療什麼症狀?」用藥,是民眾求醫的一大要事,為提升民眾用藥安全、知識與態度上的能力,花蓮慈濟醫院在十月的第三周「病人安全週」舉辦用藥整合宣導系列活動,除了在院內宣導用藥安全外,花蓮慈院也積極走入社區,前往吉安鄉衛生所以及慈濟科技大學宣導用藥整合,貼近與民眾的距離,建立民眾的正確用藥觀念及主動告知用藥狀況。
  「吃藥的時候只能配開水,不能配果汁、茶或咖啡喔!」花蓮慈院藥劑部主任劉采艷把握機會宣導「正確用藥觀念」,與候診民眾分享用藥安全。從各類用藥相關問題,如藥品保存、使用、回收,及指導民眾安全用藥等問題,是藥師們蒐集平常民眾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用問答方式宣導用藥的正確觀念。
  藥是毒,但正確安全用藥,則可藥到病除。劉采艷主任表示,用藥安全不只是醫師、藥師該留心的重點,民眾用藥前,也應該仔細閱讀藥袋上的用法用量、主要副作用或用藥須知、用途(適應症)、藥品名稱、藥品外觀等,「希望能提醒民眾珍惜用藥資源,建立正確用藥觀念,甚至改善民眾的就醫行為。」
  劉采艷主任以活潑、生動而有趣的方式講解正確的用藥,更不時與現場民眾進行互動對話,提出一般民眾常見的迷思,並立刻給予回覆,加深大家的印象。為了讓在場的民眾更了解用藥知識,現場舉辦的有獎徵答活動,吸引了不少民眾參與,有的民眾問:「藥品該如何存放?」有的人則問說:「當症狀減輕或消失時,可否自行停藥?」現場氣氛相當熱鬧,也讓民眾用藥知識有更深層的認識。
  為了響應病人安全周,花蓮慈院除了在院內舉辦用藥安全宣導講座外,還設有病人安全週響應活動專區,並提供民眾用藥諮詢與關懷外,也積極走入吉安鄉衛生所以及慈濟科技大學等校園社區,宣導用藥整合,貼近與民眾的距離,建立民眾的正確用藥觀念及習慣。

圖:藥劑部主任劉采艷把握機會宣導「正確用藥觀念」,與候診民眾分享用藥安全。
圖:吉安鄉公所宣導用藥整合。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花蓮慈院雙十國慶連假門診停診

花蓮慈院雙十國慶連假門診停診 

因應雙十國慶連續假期,十月十日(星期一)國慶日當天,花蓮慈濟醫院門診停診,十一日(星期二)起維持正常門診,敬請前往就醫民眾多加留意。急診部全年無休,照常為民眾服務。

心理衛生講座 舒緩員警身心

心理衛生講座 舒緩員警身心

 記者潘青/報導
  為有效紓緩員警身心壓力,玉里警分局4日聯合東區精神醫療網辦理警察人員心理衛生宣導講座,特邀請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朱芳嫻心理師授課,讓員警學習情緒管理及簡單自我舒壓方式,使同仁具備健康之身心狀況,以應付各項勤務工作。
  當天講座中,朱心理師透過情緒管理課程,讓員警認識自我,傳達改變想法則能改變自我的的語言、行為、習慣及個性,只要轉個念人生就會很不一樣;除了情緒管理外,也讓員警學習自我紓壓的放鬆技巧,透過芳香體驗,能夠感受到從嗅覺開始到全身的放鬆,再加上以最舒適的姿勢閉目冥想,透過聲音引導讓員警自我掃描,配合呼吸找出自我調適的最佳狀態。
  分局長鍾德勳表示,將持續推動及倡導員警身心健康自主管理,鼓勵同仁多從事運動及正當休閒活動、定期健檢、自我量測血壓及心理情緒,隨時掌握自己身心狀況,如發現異樣,及時尋求專業諮詢與協助,以解決問題。

圖: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朱芳嫻心理師引導員警冥想,放鬆身心。

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玉醫康福門診 關心老年憂鬱症

玉醫康福門診 關心老年憂鬱症

記者潘青/報導
  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希望幫助花蓮南區老年精神病患獲得優質的醫療品質 ,所以於每週二下午開辦康福精神科門診服務。該院通過高齡友善醫院認證且長者就診時,可優先看診。
  隨著高齡化時代的來臨,老年人常見的精神疾病,例如認知障礙症、老年憂鬱症、譫妄症、妄想症及失眠症,在在都需要更多的呵護與照顧。
  老人憂鬱症易被誤診為其他生理疾患、或以為是一般老年人的失落或懷舊的正常反應〈如退休後心靈空虛、身體狀況不佳、親友過世等〉,且再發比率高。
  您身邊有長輩對原本感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嗎?是否有許多生理的不適,但身體檢查的結果卻無法解釋其身體不適症狀?為人晚輩應特別注意,長輩有可能罹患了憂鬱症,特別是一些老人常見的症狀。例如:失眠、食慾或體重的改變、提不起勁與容易勞累等,更易被誤認為是身體問題或一般老年人的反應而忽略就醫。
  老年憂鬱症只要提早發現,接受適當的治療,高齡的長輩們還是可以享有安適的晚年。平時除了多注意老年憂鬱症的警訊之外,建議家人多陪陪長輩踏出家門,培養興趣,多參與活動,可降低老年憂鬱症的風險。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快樂秘訣一點通 中西醫師暢談現代養生智慧

快樂秘訣一點通 中西醫師暢談現代養生智慧

記者林鐘鳴/洛杉磯報導
  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緊張,導致許多文明病叢生,精神不濟、失眠、憂鬱,甚至影響到人際關係。許多人渴望一覺到天亮,擺脫壓力、尋找快樂。今年欣逢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五十週年慶,特別於9月17日(六)下午2:00到4:00在太極門洛杉磯道館舉辦人生智慧講座,以「醫生的快樂密碼」為主題,邀請遠自台灣而來的太極門弟子,知名的中、西醫師及諮商心理師,為大家解開不能不知的健康祕密。
  三位主講者言辭幽默,深入淺出剖析醫學知識,加上多年行醫經驗與自身練氣養生體會,大方公開快樂秘訣。從中醫經絡氣血的觀點探究,甚麼才是最關鍵的養生竅門?西醫研究細胞病變過程,尋找如何啟動自我療癒能量?諮商心理師用自己親身經歷,分享如何調整自己改變夫妻關係。橫跨中西醫學、身體與心靈的探索,超精彩講座的黃金組合。
  台北慈濟醫院病理科林志恭主治醫師以各種病理細胞變化過程圖,解說細胞通常因過勞缺氧而腫脹、龜裂甚至壞死,而讓器官造成發炎、出血、栓塞、代謝異常等問題,逐漸累積成癌症等疾病,他談到其實只要補充足夠氧氣,就可以讓細胞自動修復回歸正常,而正向歡喜的情緒就是自動修補細胞最好的能量。而人們大多認為氣只能療養修復慢性疾病,但是他看到許多成功緩解急性疾病的問題,比如林志恭一位40多歲親戚因過度勞累,造成感染性心內膜炎而造成二三尖瓣中重度脫垂,血液回流造成心臟衰竭,醫師提醒應盡快開刀治療否則會有生命危險,但卻因為入太極門練氣功2周,回診後竟奇蹟改善成輕中度脫垂,醫師判斷可以服藥治療不需開刀,令人喜出望外。再者是他自己的岳母,有30年高血壓病史,嚴重腦中出血造成肢體不靈活,雙髖部有十幾年退化性關節炎,因恐懼而未開刀,卻因為練氣功後漸入佳境,現在手腳靈活,爬山、針黹細活都難不倒她,更讓林志恭了解練太極門氣功對身體的改善,遠超過現代一般人的認知。
  健康吉美診所諮商心理師呂麗雪一開場就笑稱她在練氣過程中,賺到最多是錢,因為身體健康又青春凍齡,時下的醫學美容她根本都不需要,省下很多開銷,並舉台灣中研院1990~2010年數據表示,近20年內台灣憂鬱症人數上升一倍達552萬人,幾乎都是青壯年,等於每3個青壯年就有1個有憂鬱症,世界衛生組織也預估西元2020年,憂鬱症將是第二大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心靈健康越顯重要,她也談到自己身為心理師也有盲點,也曾因不夠信任先生而偶有猜疑,但因練氣過程中師父的提醒點撥,讓她知道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每天查看先生手機,到慢慢改掉習慣,讓夫妻關係更加融洽,自己也更快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任江裕陽,開場就談到,氣是一種能量,有能量看起來就會漂亮,中醫就是覺得人是一個小宇宙,要順應自然的大宇宙才會平衡,作息飲食都要順應四季節氣,才會平衡健康,而人就是因為不平衡才會生氣、生病,人如果想要健康,其實身體要動、腦子要靜,這是自然之理。人的經絡就是氣的軌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一般邪氣若入侵到皮,只要拍拍打打或喝喝薑湯就可以改善,但若病氣入到筋或骨,就比較難治,而發於五臟六腑內的邪氣(脾氣),傷害到的就比較深層。研究發現,腦部脈絡與周邊穴道有相對應之處,只要刺激對應穴道,腦部就會有反應,而練氣是


反過來,練氣就是意念到氣就到,心是源頭氣是力道,用大腦意志運作反過來刺激周邊穴道,同時訓練啟用所有經脈,效果更好,這就是練氣修養細胞的奧妙。
  身心靈健康快樂是每個人生活的共同目標,學會啟動自我的修復功能,是最經濟聰明的健康免疫之道,期盼人人都能找到迅速恢復青春活力,翻轉人生幸福的心能量!
  圖一:林志恭舉例練太極門氣功對身體的改善,遠超過現代一般人的認知。
  圖二:江裕陽談到,氣是一種能量,有能量看起來就會漂亮,中醫就是覺得人是一個小宇宙,要順應自然的大宇宙才會平衡,作息飲食都要順應四季節氣,才會平衡健康,
  圖三:呂麗雪笑稱她在練氣過程中,賺到最多是錢,因為身體健康又青春凍齡,時下的醫學美容她根本都不需要,省下很多開銷。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慈濟動畫宣導氣切 倡醫病共享決策

慈濟動畫宣導氣切 倡醫病共享決策

記者吳思怡/報導
  「厝邊頭尾說,做氣切病人會快死,所以萬萬不可,是真的嗎?」為了落實響應衛生福利部與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推動「醫病共享決策」,花蓮慈濟醫院今年結合「氣切」宣導與「醫病共享決策」,藉著逗趣短劇演出現實中遇到的狀況外,還製作動畫影片宣導,邀請民眾響應「我的身體,我做主!」。
  常有病患或家屬一聽要做「氣切」宛如割喉嚨,會有「做氣切不就快死了?」、「氣切不就要靠呼吸器,一輩子都不能拔管?」、「氣切病人都會拖很久……」、「喉嚨氣切傷口會感染……」等迷思。花蓮慈院胸腔內科呼吸照護中心主任劉迪塑表示,決策共享的第一步在於破除迷思,其實氣切本身不是一種治療,可是它卻是病人連接呼吸器和抽痰的「必要安全通道」,尤其是呼吸器仰賴的病人氣切之後,可以避免長期插管的併發症,減少對聲帶的傷害,也可以開始練習說話與進食,提升生活品質。
  許多病人最怕氣切,多半是因為十分疼痛,也無法開口說話,有些家屬甚至覺得氣切就代表病情無望,只會不斷惡化,所以十分抗拒氣切,花蓮慈院醫療團隊透過狀況劇與動畫影片宣導,讓民眾對「氣切」的決定更有概念。劉迪塑強調,過去在病房向家屬提出氣切時,病人及家屬往往別無選擇,只能照單全收;但這幾年,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強調「醫病共享決策」,希望能讓病人、家屬也能成為醫療決策團隊的成員,表達出自己的價值觀與喜好,進而討論出一套對病人最妥當的治療方式。
  「我的身體,我做主!」花蓮慈院醫務秘書李毅表示,傳統的就醫觀念逐漸翻轉成「醫病共享決策」的時代,由病人、家屬一起跟醫師討論病情,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不再是由醫師片面決定,但觀念的改變仍須靠大家加強宣導,讓醫療團隊能瞭解箇中好處,也推廣讓病人能有知的權利,促進醫療品質的再進化及優質化。
  活動現場以活潑有趣的方式,搭配有獎徵答,讓民眾

輕鬆瞭解「醫病共享決策」的概念外,醫療團隊還邀請候診民眾簽署「我的身體,我做主」的響應卡,宣示響應醫病共享決策活動,重視自己的醫療權益,也祝福所有病人健康平安。

圖: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內科呼吸照護中心主任劉迪塑醫師與護理師、民眾共同合影。(花蓮慈院提供)
圖:民眾響應「我的身體,我做主!」活動,貼上署名的響應卡。(花蓮慈院提供)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慈濟中西醫合作住院照護中心啟用

慈濟中西醫合作住院照護中心啟用

記者吳思怡/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中西醫合作住院照護中心9月22日啟用,這是為中醫共同照護住院病人規劃的專用診療間、觀察室。日後,凡經西醫主治醫師同意會診中醫師共同照護且適合中西醫合療的病人,即可在照護中心接受中醫診療,就醫便利、省時,使病人獲得最佳的住院照護。
  花蓮慈院中醫部施行住院醫師中西醫共訓制度行之多年,中醫師在照顧病人時,中西醫兼顧,除了在門診針對病人的病況選擇合適的中醫藥、針灸或傷科推拿治療方式外;在住院病人方面,因西醫主治醫師會視病人狀況與需求,會診、轉診中醫部,因此中醫師也累積許多中西醫共同照護治療的經驗。
  為了迎接中醫部為住院病人打造的中西醫合作住院照護中心揭幕新頁,9月22日一早,柯建新主任帶領各次專科主任、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實習醫學生、門診護理師等,將大愛樓五樓候診區布置的十分溫馨,並以海報介紹照護中心的特色。
  八時四十五分,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與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致詞祝福後,與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以及陳宗鷹副院長、護理部章淑娟主任、復健科梁忠詔主任、柯建新主任、中西醫住院照護中心主任林經偉,以及林崇舜主任、楊成湛主任等人聯合揭幕,並宣布「中西醫合作住院照護中心啟用」。
  本身是神經外科醫師的林欣榮院長非常肯定中醫師在中西醫合療的貢獻。林欣榮指出,腦血管疾病、顱腦損傷、脊髓損傷等後遺症,以及惡性腫瘤經手術或放射治療、化療後的後遺症,皆可會診中醫師評估合作照護,讓病人復原的時間縮短,有助於提升復健的效果。
  在花蓮慈院超過二十年的柯建新主任接著以中風病人為例,他說,透過常規復健配合針灸治療,復原效果加乘,且經過統計,透過針灸治療,病人再次中風的機會大幅度降低;針對腫瘤病人,歷經電療、化療後,身體較虛弱,中醫的介入能為病人調補元氣、調理身體。
  中西醫合作住院照護中心主任林經偉除簡介相關診療設備外,他指出,中醫師除結合中醫望、聞、問、切與經絡儀檢測儀器來診療病人,選取中藥調理、穴位針灸與敷貼、傷科推拿或經絡拔罐等適當方式,同時也加入如五行音樂療法、中草藥精油芳香薰蒸療法、耳穴治療、經絡按摩調理等中醫特色療法;另外也根據病人體質建議養生調理與護理衛教等一系列的設計,讓病人得到最佳的住院照護。

圖:花蓮慈濟醫院中西醫合作住院照護中心揭幕,林欣榮院長(右四)與醫護們合影。

圖:中西醫住院照護中心主任林經偉介紹環境。

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

花蓮慈院成立「中西醫合作住院照護中心」

花蓮慈院成立「中西醫合作住院照護中心」

記者吳思怡/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為提升病人住院照護品質,中醫部首創全國住院醫師中西醫共訓制度,秉持中醫與西醫兼顧的全人醫療。花蓮慈院成立「中西醫合作住院照護中心」,於九月二十二日上午八點三十分,在大愛樓(大廳同棟)五樓,舉辦「中西醫合作住院照護中心」揭牌感恩茶會。
  花蓮慈院指出,「中西醫合作住院照護中心」是針對西醫住院病人,以中西醫會診模式為基礎,由中西醫醫療團隊共同提供中西醫合作的醫療照護,以改善住院病患的日常生活能力、縮短住院天數,體現全人醫療。

眼花臉垂竟是胸腺瘤引起 達文西手術切除恢復快

眼花臉垂竟是胸腺瘤引起

達文西手術切除恢復快

  記者吳思怡/報導
  「發病的那段時間,我完全出不了家門!」五十多歲的黎女士,從今年初開始,視力逐漸模糊,甚至出現複視的症狀。原本以為自己只是患有老花眼的黎女士,輾轉來到花蓮慈濟醫院看診,確診罹患了胸腺瘤,經過心臟胸腔外科醫師張睿智的評估,利用「達文西機器手臂」為黎女士切除胸腺瘤,預後狀況良好,三天後就康復出院。
  回想起開刀前幾個月來的狀況,黎女士表示,一開始只有視力模糊,但是到後來甚至出現眼瞼下垂、眼球無力、說話咬字不清、脖子、手腳無力等症狀,就連最基本的下床、上車等動作,都需要人攙扶。黎女士說,那段時間,我根本沒辦法出門,原本半小時就能煮好一餐,發病後要花兩個多小時才能完成。就連童言無忌的小孫子,都用「阿婆(客語:祖母)變得好像怪物」,來形容黎女士異常的外觀與行為改變。
  在家人的建議下,黎女士到小診所看到大醫院,從眼科轉至神經內科,才確診患有胸腺瘤,進而引發「重症肌無力」的症狀。七月中,黎女士被轉診至花蓮慈院,主治醫師張睿智與神經內科劉安邦醫師,一起為病人用藥物控制病情,在病況稍有改善後,便建議黎女士接受手術治療。
  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張睿智醫師為黎女士執行微創手術,切除6公分大的胸腺瘤,並同時執行廣泛性胸線全切除,手術圓滿成功,黎女士三天後順利出院。張醫師表示,胸腺是由淋巴組織構成,一般良性的胸腺腫瘤,臨床上不一定會出現明顯的症狀,但是如果腫瘤持續增大,就必須注意發展為惡性腫瘤的可能性,甚至可能會擴散至周邊的器官及淋巴組織。
  「達文西手術真的不一樣,傷口小,而且不太會痛!」黎女士表示,之前也曾經接受過其他手術,沒想達文西手術之後,恢復的這麼快,三天就可以出院。黎女士的丈夫邱先生說:「太太病重時,我真的很害怕失去她。感恩張睿智醫師的『快、狠、準』診斷,讓太太不僅能痊癒,生活作息也恢復正常。」
  看到太太康復之後,放下心中大石的邱先生表示,其實第一次看到張睿智醫師的時候,心裡有點不放心,想說這個醫師看起來怎麼這麼年輕,還很冒昧的問張醫師今年幾歲,也曾經考慮過是不是要到台北開刀,但是在經過張醫師專業詳盡的解說之後,加上太太的狀況真的慢慢有好轉,就決定要信任張睿智醫師與醫療團隊。邱先生說:「現代人不應該有農曆七月不開刀的迷信,而且我很放心把太太交給張醫師治療。」
  張睿智醫師表示,隨著醫療科技與技術的進步,原本傳統開胸切除胸腺瘤的手術,平均需要七到十天住院期,恢復期約六到八週,但是利用達文西機器手臂之後,傷口小、失血少、對病人的傷害也小,但是卻能有同樣甚至於更好的精準度,不過再好的技術,還是需要病人與家屬的配合,所以,真的很謝謝黎女士與家屬的信任,才能共同完成醫療計畫。

圖:花蓮慈濟醫院心臟胸腔外科張睿智醫師與黎女士、邱先生合影。

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強颱莫蘭蒂來襲 花蓮慈濟防災中心成立

強颱莫蘭蒂來襲 花蓮慈濟防災中心成立

記者吳思怡/報導
  強烈颱風「莫蘭蒂」直撲台灣,慈濟基金會13日下午在花蓮靜思堂成立防災協調中心,各區志工組成關懷組隊,並運送香積飯、生活包至萬榮鄉,另外,也載送福慧床至台東,以備不時之需。
  9月13日下午2點,花蓮靜思堂成立慈濟防災協調中心,密切注意颱風最最新消息,志工召集人謝富裕召集花蓮志工準備香積飯、個人生活包、雨衣、環保毛毯等物資,下午3點隨即載送香積麵、生活包、福慧床等物資送往萬榮鄉,協助防災準備。
  氣象局預測強颱莫蘭蒂13日晚上於台東以南登陸,時正逢大潮,沿海民眾應多加提防海水倒灌及淹水等現象,並做好排水設施的準備,門窗緊箍,沒事勿輕易外出、留意天候變化,平安度過颱風期間。
  花蓮防災協調中心加緊腳步,13日下午立刻運送福慧床至台東靜思堂支援;尼伯特創傷未癒,強颱莫蘭蒂隨即而來,颱風期間慈濟全國防災協調中心將全天候待命,視災情需求提供援助,相關救災單位與民眾如有需求,可與該會各縣市指揮中心聯繫。慈濟各地合心防災協調中心,洽詢電話:花蓮分會(03) 8266779~80;台東分會(089) 225229。

圖:慈濟基金會在花蓮靜思堂成立防災協調中心,各區志工組成關懷組隊,並運送香積飯、生活包至萬榮鄉,另外,也載送福慧床至台東,以備不時之需。(慈濟基金會提供)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開學搶救惡視力 角膜塑型片矯正新選擇

開學搶救惡視力 角膜塑型片矯正新選擇 

記者吳思怡/報導
  開學了,不少學童在視力檢查時,發現「近視」又加深了。花蓮慈濟醫院眼科邱正仁醫師特地在開學之際舉辦「角膜塑型片座談會」,不僅吸引了上百位使用者與家長參與,還有三位使用者與家長經驗分享。邱正仁表示,如果孩子已有近視現象,除了要注意使用3C產品的頻率及方式,要減緩近視度數增加,除了點散瞳劑讓睫狀肌放鬆,達到矯正近視的效果外,還有另外一種選擇,那就是配戴角膜塑型片。
  今年國中二年級的李小妹,左右眼近視度數375度,兩年前因為練舞的關係戴眼鏡不方便,因此聽取邱正仁醫師的意見後,改用角膜塑型片進行近視矯正,現在兩眼裸視視力恢復到1.0,讓她能擺脫戴眼鏡的日子開心練舞。邱正仁表示,角膜塑型片在花蓮慈院已經推展兩年多,成功幫助許多像李小妹這樣的案例,穩定正常視力。
  角膜塑型片是一種高透氧的夜戴型硬式隱形眼鏡,鏡片上有特殊且客製化的設計,經過醫師專業的驗配及正確的配戴七至九小時,改變眼角膜的形狀,進而改變眼球屈光度,可達到增進白天視力及減少近視增加的效果。邱正仁表示,大多數的配戴者早晨取下鏡片後,不戴眼鏡情況下,能保有一整天的好視力;但若一段時間未配戴,角膜將回復至原來的形狀,是一種可逆轉的矯正方式。
  看著妹妹因為配戴角膜塑型片可以不用戴眼鏡上課,也讓近視度數超過500度且散光高達375度的哥哥很心動,也主動向家長提出配戴需求。李媽媽說,兒子曾經一個暑假頻繁使用3C產品,結果短短兩個月近視就增加二百度,自從接受角膜塑型片矯正後,散光從原先的350度降至75度、在白天雙眼都有0.9的好視力,兄妹倆目前在門診規律追蹤度數的變化。
  邱正仁表示,塑型片的配戴有適應範圍,年紀在八足歲以上,近視在七百度以下,散光三百度以下的近視患者較適用,同時還要經過詳細的檢查及驗配流程,才能訂製適合的鏡片。此外,角膜塑型片雖然是適用於兒童與青少年,成年人也可以配戴,可成為近視雷射手術之外,另一種治療的選擇,但成年人的適應期會較長,矯正近視的速度也較慢。
  花蓮慈院從2014年引進角膜塑型片後,已經協助171位近視患者接受角膜塑片矯正,平均近視400度的患者,經過矯正後約90%的配戴者白天視力可達0.8-1.2;近視超過500度的患者,多數白天視力可達0.7以上,且配戴時近視可以控制在一百度以下,且散光獲得良好的控制。
  邱正仁提醒家長,配戴角膜塑型片是直接接觸角膜,而且一戴就好幾個小時,所以鏡片清潔的功夫一定得做到足,否則容易發炎、潰瘍等感染問題。邱正仁醫師強調,配戴角膜塑型片的目,在於延緩近視加深的速度,並非戴了就不會近視,配戴期間仍應養成良好用眼習慣,並且定期回診追蹤,才能達到控制近視的效果。
  最後邱正仁醫師建議,護眼行動需要從小做起,除了多讓眼睛休息,孩子要盡量少接觸傷眼的電子產品,每天補充足夠的深色蔬果,都有助於孩童的視力保健,才是根本之道。

圖:花蓮慈濟醫院眼科邱正仁醫師。(花蓮慈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