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統日報有限公司.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336號1樓之1 電話:038356141-3 hualien.info@gmail.com

政治

焦點、府會、民代、鄉市鎮、廣場

綜合

社會、一般、工商、生活、廣場

美食

餐廳、小吃、飲品、特產

生活

百貨、美容、旅遊、休閒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常被忽略的「婦女病」 骨盆底肌肉筋膜炎

常被忽略的「婦女病」 骨盆底肌肉筋膜炎

記者吳思怡/報導
  今年56歲的胡女士,長年飽受下腹痛所苦,疲於求診於泌尿科、腸胃科、婦產科,病情都未見好轉。經人介紹,到花蓮慈濟醫院婦產科龐渂醛醫師的門診就醫。經內診與其他相關檢查,龐渂醛醫師確診胡女士患有「骨盆底肌肉筋膜發炎」,透過不含抗生素的藥物治療,為胡女士解決困擾多年的疾病。龐醫師提醒,女性骨盆底肌肉筋膜炎是常見、但常常沒被診斷出來的病症,會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工作表現、甚至人際關係。若民眾出現反覆性下腹疼痛、頻尿、性交疼痛等症狀,建議至醫院做一步檢查。
  女性「骨盆底肌肉筋膜炎」(Myofascial pelvic pain, 簡稱MFPP) ,最主要的症狀表現就是慢性反覆性下腹痛,龐渂醛醫師表示,女性的慢性下腹痛原因很多,包括常見的骨盆腔發炎、膀胱發炎、便秘、間質性膀胱炎和內膜異位症等,其中預估超過一半的比例合併有骨盆底肌肉筋膜炎。因此,需先檢查或排除其他下腹痛的原因,才能診斷骨盆底肌肉筋膜炎。單純性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的臨床表現是內診檢查骨盆底肌肉筋膜時,會觸碰到「結節性痛點」(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正常情況下的肌肉筋膜為軟質平滑,一旦有「結節性痛點」,會有0.5公分「凸起結節」,且一碰就痛,即為骨盆底肌肉筋膜炎。
  骨盆底肌肉筋膜炎屬於常見卻也常被忽略的病症。多數患有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的病人,常被當作慢性骨盆腔發炎、骨盆腔內膜異位症或是膀胱過動症治療。以胡女士為例,兩、三年來飽受反覆性下腹痛之苦,雖多次求診於泌尿科、腸胃科、婦產科,都以治療骨盆腔發炎或膀胱發炎為主,服用抗生素治療,下腹痛的情況仍未改善。胡女士已停經,排除骨盆腔發炎的可能性,內診時也未發現骨盆腔發炎會出現的陰道分泌物,尿液檢查也沒有發炎的情況。但內診時有觸碰到「結節性痛點」,因此,確診胡女士患有骨盆底肌肉筋膜炎。
  藥物治療,是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的主要治療方式。病症急性期,施用消炎藥、肌肉鬆弛劑和止痛藥一周,放鬆骨盆底肌肉,進而促進骨盆底肌肉血液循環,以減緩或解除症狀。
  骨盆底肌肉筋膜炎不會致命,卻會大大降低病人的生活品質。無時無刻的反覆性下腹痛、頻尿、性交疼痛等症狀,嚴重影響病人的工作表現、夫妻生活、情緒等。龐渂醛醫師表示,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症常見於需要長時間站立的婦女族群,例如理髮師、櫃姐等,因過度使用骨盆底肌肉,造成慢性發炎;另外,生產撕裂傷、外傷等,會造成骨盆底肌肉功能失調與肌肉僵直,進而導致缺血、缺氧,長時間就形成「結節性痛點」 (MTrPs)。「結節性痛點」會成為周邊疼痛的源頭,讓中樞神經對痛覺更敏感,引發下腹疼痛、頻尿、性交疼痛等症狀。
  龐渂醛醫師也提醒,需要長期站立的婦女,平日可進行熱療,緩解肌肉僵直症狀。在沙發或車上,可備電熱毯,利用看電視或開車時進行熱療;或是每天泡1至2次的熱水澡,持續一周,待症狀改善後可自行調整泡澡的頻率及次數。此外,患有骨盆底肌肉筋膜炎的婦女朋友,則要避免一般常耳聞的凱格爾(Kegel’s)骨盆底肌肉強化運動,以避免刺激骨盆底肌肉收縮,惡化病症。婦女朋友若出現反覆性下腹疼痛、頻尿、性交疼痛等症狀,建議至醫院做一步檢查。

圖:骨盆底肌肉筋膜有「結節性痛點」。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綠意紓壓 門諾玉里服務中心關懷照顧者

綠意紓壓 門諾玉里服務中心關懷照顧者

記者吳思怡/報導
  門諾基金會玉里服務中心於6/28(三)到富里鄉老人文康綜合活動中心舉辦家庭照顧者園藝紓壓活動,今年於玉里為始,一連三場家庭照顧者喘息紓壓活動,深入富里、卓溪等鄉鎮,三場次共有16位家庭照顧者參與,年齡從43-86歲,其中女性照顧者佔87%,可見照顧者老化趨勢且為女性照顧者居多數,希望透過手作園藝課程安排及體驗互動學習方式,並提供緩解情緒之方法,以降低家庭照顧者之壓力,讓家庭照顧者舒緩長期於照顧工作上累積之疲憊和壓力。
  隨經濟發展及社會變遷,年輕人在偏鄉難以發展,青壯年人口大量外移城市謀生,儘管家中長者生病或失能了,長者也不會輕易離開偏鄉搬到都會地區與子女同住,呈現長者照顧長者的「老老」的情形;再者為「老小」的照顧問題,年邁的父母,照顧身心障礙的子女,甚至隔代教養身心障礙的孫子,是偏鄉的家庭照顧者面臨的問題。
  園藝紓壓是透過種植植物,認識植物生命之美,重拾對自然景觀的感動,達到身心放鬆的狀態,因此種植瓊崖海棠及火龍果盆栽成為了此次的紓壓活動,三場活動中,年齡最長的是來自富里鄉86歲的劉阿公和同年的李阿嬤夫妻檔,劉阿公和李阿嬤說,子女都到外地生活,鄉下就剩倆老,我們是彼此的家庭照顧者,所以我們一起來參與紓壓活動,再放鬆之後回去又可以照顧好彼此,阿公阿嬤相互支持的力量,也溫暖了現場參與的人。早期務農的劉阿公和李阿嬤,對於園藝可是相當的得心應手,以鐵鎚擊破瓊崖海棠種子,斟滿培養土,放入種子,阿公阿嬤們俐落的完成了瓊崖海棠盆栽。簡單的瓊崖海棠盆栽後,接下來是難度較高的火龍果盆栽,把火龍果切塊放入絲襪,反覆搓揉將果肉與種子完全分離,這需要極大的耐心,阿公阿嬤們將對照顧者的耐心注入其中,搓出的火龍果仔撲在培養土上後再蓋薄薄土,三天後,就會長出茂密的火龍果芽,阿公阿嬤們把盆栽帶回家栽種,讓植物療癒照顧者疲憊的身心。
  玉里服務中心武靜雯組長表示,104年起每年舉辦2場家庭照顧者芳香療法紓壓活動,透過芳香療法讓家庭照顧者身、心、靈,得以紓壓獲得平衡,重拾照顧家人的力量,105年更將服務計畫擴至玉里、富里、卓溪等鄉鎮,讓偏鄉的家庭照顧者能就近參與紓壓活動,也不用擔心被照顧者照顧問題,未來玉里服務中心會繼續舉辦家庭照顧者紓壓紓壓活動,讓偏鄉的家庭照顧者也有喘息的機會,紓緩家庭照顧者長期於照顧工作上累積之疲憊和壓力。

圖:門諾基金會玉里服務中心到富里鄉老人文康綜合活動中心舉辦家庭照顧者園藝紓壓活動,大家學習種植瓊崖海棠盆栽。












圖:劉阿公和李阿嬤夫妻倆正種植火龍果盆栽。

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

冬病夏治好療效 三伏貼即日起接受預約

冬病夏治好療效 三伏貼即日起接受預約

記者吳思怡/報導
  溽暑高溫,熱浪來襲讓人受不了,不過對於患有過敏及氣喘的病人而言,反而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依據傳統「冬病夏治」的原則,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針對冬天較容易發病的氣喘、過敏性鼻炎、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在夏季透過三伏貼穴位敷貼調整體質,冬天時就可減少發作的機率。依據節氣曆法計算,今年的三伏天分別是7/12(初伏)、7/21(中伏)、8/11(末伏),自7月11日起花蓮慈院中醫門診開放提供「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服務。
  氣喘、過敏性鼻炎及慢性咳嗽是好發於冬季的纏綿疾病,皆屬於肺系疾病。花蓮慈院中醫部婦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三伏貼是中醫的預防醫學概念,中醫依據冬病夏治的原則,在一年最炎熱的三伏天陽盛之際,做預防性治療,冬天時就可減少發作的機率。成人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也都可以經由此法改善症狀。
  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而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在這一段時間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也是人體陽氣在一整年中較旺盛的時候。楊成湛表示,此時在大椎、定喘、肺俞、腎俞、天突等穴位上敷貼熱性中藥,讓藥性深入人體,疏通經絡調節臟腑,進而達到體質調理的目的,可助長陽氣、減少寒冬發病率。
  三伏貼是利用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加上新鮮薑汁調製成藥餅,敷貼在適當的穴位上,這些藥物具有溫經通絡,散寒祛痰的作用,能夠改善過敏等症狀。楊成湛表示,中醫流傳下來的三伏貼療效,近年也獲得科學上的證實,臨床研究發現以三伏貼連續治療三年,可增加免疫功能與抗過敏的作用外,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可達百分之八十以上。
  對現代人來說,三伏貼是一項簡便、無痛的治療方式,藥物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但是楊成湛醫師特別提醒,仍然有部分的民眾並不適合三伏貼治療,對中藥過敏或孕婦、三歲以下幼兒、嚴重心肺功能不足及發燒發炎者,是不適合此法。接受穴位敷貼治療的病友,每次敷貼時間不超過四小時,在敷貼當天配合作息、飲食調養,切忌吹冷風、避免游泳等浸泡冷水活動、吃生冷食物及冰品,才能讓三伏貼效果事半功倍,減少寒冬發病率。
  花蓮慈院中醫部將自7月11日起推出夏季「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自費門診,不限特定中醫師,給需要減敏、定喘、止咳的病友進行治療,即日起受理預約掛號。

  ◎花蓮慈濟醫院 2017年三伏天自費門診
  初伏:7/11(W2)、7/12(W3)、7/13(W4)
  中伏:7/20(W4)、7/21(W5)、7/22(W6)
  末伏:8/10(W4)、8/11(W5)、8/12(W6)
  每年療程有3次;初伏、中伏、末伏各1次

圖: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任楊成湛醫師幫民眾敷貼三伏貼藥材。











圖:三伏貼藥材有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薑。

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門諾長照服務人員培育中心啟用

門諾長照服務人員培育中心啟用

本報新聞中心/報導
  因應長照相關人才需求的增加,門諾會醫療財團法人附設「長照服務人員培育中心」,16日正式揭牌啟用,未來除了提供長照相關服務人員專業人力培訓的場所,也期盼能提升相關人才的專業職能。
  門諾醫院長照部主任戴玉琴說,自民國98年起,門諾醫院便致力於照顧服務員培訓,迄今培訓照服員已有756位,但實際投入長照領域的人員仍然有限,因此,門諾積極向勞動部爭取,設置「技術士技能檢定照顧服務員職類單一級術科」測試場地,並在今年五月通過評鑑,不僅成為東部地區長期照護相關服務人員專業人力培訓場域,更是全國第一所由醫療院所設立的「長照服務人員培育中心」。
  戴玉琴指出,花蓮幅員遼闊,在地理環境與交通的限制下,照顧服務人員嚴重不足,對落實長照2.0政策推動緩不濟急。而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照顧服務員職類考試,又在北部,花蓮考生不僅要付出交通費,還要再加上住宿費,會投身照服員工作的,大多是經濟較弱勢的民眾,為了考證照,得先花幾千元,也使得考照意願不高。
  未來,培育中心將積極爭取「即測即評」與發證技術士技能檢定試場,並發展及連結多元長照服務人員訓練及持續性教育課程,希望能成為花東長照專業人員的後盾。

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

「腎」利人生走入社區 守護長者健康促進

「腎」利人生走入社區 守護長者健康促進

記者吳思怡/報導
  「少糖、少油、少鹽,保持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服藥以及沒有鮪魚肚的生活原則,腎臟病友還是可以贏得健康人生。」從六月開始,花蓮慈濟醫院社區醫學部與腎臟內科走入社區,13日上午,第一站來到花蓮市主農里社區,由腎臟內科徐儒將醫師分享「如何愛護腎臟」,積極推廣護腎好方法。
  「吃藥當吃補」是許多臺灣人都有的錯誤用藥觀念,加上高鹽、高油脂的飲食習慣都是洗腎人口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腎臟內科徐儒將醫師分享,許多臨床上常見的現象,像是有些民眾覺得自己腎臟功能不好,就想吃藥讓腎臟變好,甚至是吃來路不明的偏方與成藥,結果越吃越糟,到醫院洗腎的時候,往往都已經是第四期的重度慢性腎衰竭,甚至是第五期的末期腎臟病變。
  徐儒將醫師表示,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像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與高血壓疾病,都跟慢性腎臟病有關。尤其是糖尿病友若血糖、血壓或膽固醇未控制好,加上又有抽菸行為者,有可能在罹病幾年後,就開始出現蛋白尿的現象,這就是腎病變的早期症狀,如果這些危險因子沒控制好,很快會進入大量尿蛋白期;接著,尿毒開始上升,最後將會面臨洗腎。
  其實腎臟就像是人體任勞任怨的阿信,即使受傷也不喊疼,等到腎功能失去六成以上才會出現警訊,因此許多人罹患「慢性腎臟病」卻渾然不知。徐儒將醫師說,腎臟疾病初期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明顯症狀,許多罹患腎臟病的病人通常是已出現臉腫、腳腫才就醫。因此他提醒民眾,出現「泡、水、高、貧、倦」等臨床症狀,分別是小便起泡泡、皮膚水腫、高血壓、貧血及疲倦等,若出現兩項以上症狀,就可能罹患腎臟病,應盡快到院檢查。
  徐儒將醫師還提醒長者,除了遵守「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的原則,其中,飲食習慣要注意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少糖、少油、少鹽,保持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服藥以及沒有鮪魚肚的生活原則外,他建議,40歲至50歲民眾應每三年至少接受一次尿液檢查,五十歲以上、糖尿病、高血壓等高危險群,應每年接受一次尿液檢查,並嚴格控制血壓、血糖。
  社區福氣站的常客陳永樹阿公,今年已經八十歲的他,經常到社區曬太陽、多走動,促進身體健康,每場健康講座更是不缺席,讓他對於健康觀念更是不亞於年輕人。而花蓮市主農里里長劉冠宏與主農里社區關懷據點執行長張景色特別感恩慈濟醫療團隊,尤其是社區健康中心的同仁,每個月都會安排各主題的健康講座,用專業來守護社區裡的長者,也讓社區長者越活越健康。
  「腎」利人生講座列車,未來將陸續前往花蓮市主和社區、新城鄉樹林腳社區以及秀林鄉佳民社區,讓每個社區、部落都不會有被遺忘的角落,讓每個長者都能享受樂齡生活。

圖:花蓮慈濟醫院腎臟內科徐儒將醫師到主農社區,分享「如何愛護腎臟」。

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中醫夏日清涼飲 涼快一「夏」好健康

中醫夏日清涼飲 涼快一「夏」好健康

記者吳思怡/報導
  面對即將到來,動輒超過三十度的炎熱夏天,常見民眾猛灌冰水透心涼,中醫師看了卻直搖頭。為了讓民眾能健康消暑,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分享「夏日清涼飲」,讓民眾能健康的清涼一「夏」!
  「未食五日節粽,破裘毋甘放。」指的是端午節過後,時序漸入夏季,冬衣可以收起來。中醫部主任柯建新醫師表示,夏天的濕與熱,容易讓民眾出現身體悶、頭脹、易口渴、易出汗、怕熱、排便不順、小便黃澀、甚至疼痛等「人不舒服、不清爽」的症狀。

◎夏日清涼飲 健康清涼一「夏」
  為了讓民眾能健康消暑,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分享「夏日清涼飲」,透過滑石、甘草、薄荷等三種藥材,排除體內的「暑、濕、熱」,使身體清爽,有效預防夏日暑熱,「就像身體內建一台冷氣機!」,讓民眾能透過健康的方式,清涼一「夏」。
  柯建新主任表示, 滑石有「清熱、利濕、利尿」的功效,夏天身體容易悶熱,過多的溼氣使人感覺疲累、口渴……等,滑石都能有效改善;滑石搭配「護胃」的甘草,利尿卻不傷胃氣;昏沉夏日,民眾常感到「腦袋瓜悶脹、不清醒」,夏日清涼飲中的薄荷,能「提神醒腦、明目、開胃」,讓身體感覺清爽、舒適。
  傳統煎煮中藥常見「藥頭、藥尾煮兩遍」、「三碗煎作一碗,一碗煎成八分」等繁瑣步驟。而夏日清涼飲則是袋茶飲,沖泡方式簡單又方便!柯建新表示,民眾只需將滑石一錢、甘草一錢、薄荷一錢,外裹棉袋後,用一百度熱水沖泡,悶一下,放涼至不燙口的溫度,即可馬上飲用。柯建新提醒,「夏日清涼飲」不可沖泡過久,因藥材之一的薄荷,其功效來自於揮發性精油,沖煮過久會使得精油揮發殆盡。
  柯建新建議民眾,可將「夏日清涼飲」泡「淡淡的」,飲用一整天,不僅能有效改善中暑症狀,甚至能有效預防中暑。不過一般建議在「有太陽」的時候飲用,效果較佳,夜晚氣溫轉涼,建議少量酌量甚至不要飲用。
  「夏日清涼飲」是非常溫和的飲品,包括孕婦在內的民眾都能安心飲用。由於滑石、甘草、薄荷三種藥材屬「寒涼」,身體較虛弱、氣虛、怕冷、抵抗力較差的民眾,需要的是「補」,而非「清熱解毒」,則不適合飲用此茶飲。

※「夏日清涼飲」沖泡方式
  藥材成分:滑石一錢、甘草一錢、薄荷一錢
  飲用方式:夏日清涼飲為袋茶飲,民眾只需將所有藥材外裹棉袋後,用一百度熱水沖泡,悶一下,放涼至不燙口的溫度,即可馬上飲用,簡單又方便!
  溫馨小提醒:
  1.夏日清涼飲不可沖泡過久,以防藥材之一的薄荷,其精油成分揮發殆盡。
  2.民眾可將「夏日清涼飲」泡「淡淡的」,飲用一整天,不僅能有效改善中暑症狀,甚至能有效預防中暑。
  3. 夏日清涼飲是非常溫和的飲品,包括孕婦在內的民眾都能安心飲用。此外,身體較虛弱、氣虛、怕冷、抵抗力較差的民眾,則不適合飲用此茶飲。
  4.夜晚氣溫轉涼,建議少量酌量甚至不要飲用。

◎民眾夏日保健小撇步
  柯建新表示,天氣熱,民眾多會吃冰、喝冰水、冷飲、吹冷氣來消暑,這與中醫概念相衝突。以中醫的保養角度,身體一旦有「熱」,首要任務要將熱「散出去」,身體散熱的管道有三:包括小便、大便與毛細孔流汗。三個管道暢通,身體的熱與廢物,就能排除體外。
  中醫通常不建議民眾吹太強的冷氣,或是頻繁進出冷氣房,是因為毛細孔遇冷「關起來」,身體的熱無法正常散熱,身體就像「悶燒鍋」悶住,而導致中暑。柯建新提醒,冷氣不是不能吹,但是溫度不能降得太低;進入空調場所,適度戴毛帽、圍巾、或是薄外套,做為緩衝,減少感冒、關節痠痛、偏頭痛等病症的發生。
  吃冰、嗑西瓜,是民眾常見的消暑飲食方式,卻容易導致肚子悶、吃不下、甚至腹瀉的症狀。太過冰冷的食物,對於體內的臟器,心臟、肺臟、腸胃道等,都可能有影響。心臟功能不佳的老人家,貪涼吃冰後,會感覺「心臟蹦蹦跳,好像快停了」;有的人則會出現氣管收縮,「快要喘起來」的狀況;女孩子適逢生理期時,冰冷食物易使經血不易排出,而容易產生經痛。
  「冬天蘿蔔夏天薑,不用醫生開處方。」柯建新建議,即使是炎熱夏天,仍盡量飲用溫熱的水與食物,並適度吃點薑片、喝薑茶、薑湯,暖胃並讓身體的熱有效散出。如果真的想要吃冰、嗑西瓜,則建議在正中午時食用。

◎中醫界運動飲料「生脈保元湯」
  此外,柯建新也補充,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推出的中藥即飲包中,其中的「生脈保元湯」有「中醫界運動飲料」之稱!透過黨參、麥門冬、五味子、黃耆、甘草……等藥材,能治療虛勞煩熱、肢體倦怠、口乾口渴等症狀。民眾若有需求意願,可以到門診尋求醫師的專業評估,根據病人個別情況,開立最適合的藥方。

圖:花蓮慈院中醫部主任柯建新分享「夏日清涼飲」,透過滑石、甘草、薄荷三種藥材製成的袋茶飲,能有效改善中暑症狀,甚至能預防中暑。


























圖:黃明雯醫師推薦「中醫界運動飲料」──生脈保元湯即飲包。













圖:生脈保元湯藥材。


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台灣運動醫學會為跆拳國手運動傷害檢查

台灣運動醫學會為跆拳國手運動傷害檢查

記者吳思怡/報導
  為確保運動員之安全與健康,提昇其運動功能與成績表現,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協同慈濟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團隊,為26位少年跆拳道國家代表隊選手,進行運動傷害防護及檢查,提供運動員及教練最堅強的醫療後盾。讓選手隨時保持最佳狀態,迎接賽會的挑戰,幫助選手在賽場上全力以赴,締造最佳成績。
  骨科運動醫學專家暨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李宏滿表示,由金牌教練陳詩欣帶領之跆拳道選手,將於六月四日在越南胡志明市舉辦第二屆亞洲少年跆拳道錦標賽,可以說是國際體壇的一大盛事,教練團與小國手於花蓮展開為期五天的賽前集訓。為預防運動傷害及延長其運動生涯,協同慈濟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執行秘書劉冠麟醫師、慈濟大學體育發展中心溫蕙甄教授、復健科物理治療樊志成主任及黃貞茹老師、慈濟大學物理治療系陳柏村老師共同為跆拳代表隊選手作比賽前健檢及心理支持。
  慈濟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執行秘書劉冠麟醫師表示,提醒參賽選手賽前注意事項之外,本次健檢是慈濟醫院運動醫學中心成立後第一次對外提供服務,這次健檢發現,約三分之一的年輕選手曾經有過運動傷害,現場除了給予醫療的諮詢,更請慈濟大學溫蕙甄副教授指導如何正確做伸展運動,讓集訓工作發揮最大效益。並期許這些選手在健康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為個人及國家爭取最佳成績。

圖:台灣運動醫學學會、慈濟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團隊與少年跆拳道國家代表隊教練、26位選手合影。

骨折才知骨鬆 提早顧骨本別當老骨頭

骨折才知骨鬆 提早顧骨本別當老骨頭

記者吳思怡/報導
  別以為腰痠背痛是媽媽的通病,如果家中年邁母親時常喊全身痠痛,小心不是因為經年累月做家事所引起,而是「骨質疏鬆症」在作祟。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醫師彭成桓表示,骨質疏鬆症好發七十歲以上長者,但很多人忽略了停經後的婦女也是骨質疏鬆症的大宗。骨質疏鬆一旦發生,便很難復原,而且骨質疏鬆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是慢慢進行,等發現時都已經很嚴重了。
  今年四十五歲的梁小姐停經十年以上,去年滑倒後,後背劇痛,且痛到幾乎無法行走,前來花蓮慈院就醫。經檢查發現年紀輕輕的梁小姐,骨質疏鬆嚴重,所以一跌竟造成第二腰椎的脊椎壓迫性骨折。彭成桓表示,停經的婦女容易罹骨鬆,主要是因為缺乏女性荷爾蒙的支撐,導致骨質含量會快速減少,一旦脊椎受到低能量的擠壓(自站立或坐著的高度跌落地板的能量),導致椎體瞬間被壓垮,患者通常會承受劇烈疼痛,活動受限,甚至駝背變形。
  骨頭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三十五歲以前達到最高峰,之後即逐漸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原本緻密的骨頭變成中空疏鬆。彭成桓表示,由於骨質疏鬆無明顯症狀,容易被輕忽,像是在診間經常遇到婦女平時身體狀況穩定,但一不小心走路跌到、屁股著地造成髖關節骨折、彎腰抱小孩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打個噴嚏造成脊椎骨折等,才知道自己骨質疏鬆。
  由於骨鬆最大後遺症就是容易骨折,依發生部位不同,對生活造成輕重不一的影響。彭成桓表示,骨鬆一直沒有治療,就會每天生活在骨折的風險中,目前常見骨折好發部位為脊椎、髖部、遠端橈骨以及近端肱骨,其中又以脊椎和髖部骨折傷害最大,以髖部骨折為例,一年之間女性死亡率高達15%,相當於晚期乳癌死亡率,實在是不可輕忽。
  彭成桓建議,若確診為骨質密度T值介於-1至-2.5之前的患者,屬於骨質密度疏少,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接受治療並持續追蹤。目前已有不同的藥物能預防停經後婦女骨鬆現象,如雙磷酸鹽、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等,而根據國外文獻資料研究顯示,調節女性荷爾蒙受體的藥物在預防骨鬆的同時,也能使骨頭恢復停經前的活性,安全性佳;不過彭醫師補充,治療骨鬆前需與專業醫療團隊討論,確認患者自身狀況,才能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預防骨質疏鬆症須由年輕開始,飲食習慣採取高鈣對骨骼的健康尤其重要。彭成桓提醒民眾,除了要少抽菸、喝酒外,還可以補充含有鈣、鎂、維他命D的鈣片來維持,也要多補充含鈣食物,例如:豆類、深綠色蔬、海帶等,並每天至少曬太陽10分鐘來增加維生素D合成,以增加腸道對鈣的吸收,達到骨骼保健的效果。

圖:骨質密度檢測。












圖: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醫師彭成桓。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花蓮慈濟醫院、長弘生技、美時製藥合作 本土開發惡性腦瘤標靶新藥臨床試驗即將展開

花蓮慈濟醫院、長弘生技、美時製藥合作
本土開發惡性腦瘤標靶新藥臨床試驗即將展開

記者吳思怡/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長弘生物科技公司與美時化學製藥於5月22日下午簽訂共同開發合作備忘錄,三方結合標靶新藥Cerebraca wafer及美時自主開發之腦癌學名藥Temozolomide合併治療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 (Glioblastoma multiformis, GBM),臨床試驗將在六月展開。
  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長弘董事長周姵妏與美時業務處處長官世昌於5月22日下午二時於慈院和氣會議室舉行簽約記者會。慈院研究部團隊、慈濟創新研發中心副研發長韓鴻志教授、技術長張嘉佑以及慈濟志工等多人蒞會見證。
  惡性腫瘤持續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美國癌症協會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 )以及美國腦瘤病例登錄中心 ( Central brain tumor registry, CBTRUS ) 報告顯示,每年約有兩萬筆的腦瘤新病人被確診,而臺灣每年約有600名惡性腦瘤新病例,以最近2014年的統計,惡性腦瘤738例中有339例的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
  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是相當惡性的腦部腫瘤,腫瘤一個月內最快可長大十六倍,此擴散程度迅速又難以根除的原發性腦瘤經切除後復發率非常高,一旦確診通常已是晚期,而確診為四級GBM的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只有十二至十八個月,五年存活率更只有百分之三點四。醫學上現有治療惡性腦瘤的方式包含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效果仍有限。
  長弘生技於五年前技轉花蓮慈濟醫院與國立東華大學之關鍵技術,開發治療腦部惡性膠質(Glioblastoma)瘤標靶抗癌藥物Cerebraca wafer;Cerebraca wafer會緩慢釋放擴散至周邊腦組織,清除手術未摘除乾淨的腫瘤細胞,藉由抑制DNA修補基因MGMT使得對Temozolomide產生抗藥性的惡性細胞能再度被Temozolomide殺死。目前,Cerebraca wafer已取得臺灣、中國大陸、美國、日本及歐盟等多國專利;二○一六年八月起更陸續通過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 (FDA)及台灣衛福部 (TFDA) 之新藥臨床試驗許可,並於今年一月簽約委託花蓮慈院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
  美時的化學治療藥物Temozolomide已於臺灣上市超過五年,亦是美時首個行銷至全球抗癌藥物,此次與長弘生技新藥開發團隊及花蓮慈濟醫院的合作,可望有效降低Temozolomide的抗藥性。對於此次跨學界、產業界的合作,美時總經理王憲政表示,相當榮幸且樂見新藥療法幫助更多癌症病人改善生活品質。
  林欣榮院長指出,慈院癌症醫學中心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團隊在腦瘤的治療上醫術精湛,神經外科邱琮朗主任所帶領的團隊在腦瘤摘除手術與治療臨床經驗豐富,三方合作的成果令人期待。
  花蓮慈院於今年一月起先後與國璽幹細胞公司、臺灣粒線體公司、美商永生臍帶血公司簽約合作,計畫執行「以自體脂肪幹細胞(ADSC)腦部移植治療陳舊性腦中風」、「運用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巴金森病」以及「以人類臍帶血單核細胞治療腦中風」等人體試驗,治療腦部惡性膠質瘤的新藥臨床試驗則將在六月開始收案。

圖:(右起)長弘生物科技董事長周姵妏、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與美時化學製藥業務處處長官世昌簽訂合作備忘錄。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玉醫之職場心理健康促進系列活動

玉醫之職場心理健康促進系列活動

記者潘青/報導
  每次經過護理站,總是看見護理人員和照顧服務員出出入入忙碌不停。長期持續的工作,很容易讓大家的身體出現各式各樣肌肉痠痛、肌肉僵硬的疲勞症狀。大部分的時候,透過適當的休息,大家的體力會恢復,情緒也會保持穩定。但有時候,即使表面上休息了足夠時間,但還是會感到疲憊、體力沒有足夠恢復、睡眠品質不佳。這時候若又回到職場上班,就很容易累積身體的不舒服,久而久之,也可能影響工作表現和情緒。也就是說,大家很容易不知不覺中,累積了工作壓力相關的身體痠痛和緊張、疲憊的情緒,如果沒有辨識出來,去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這些跟壓力相關的情緒和身體不適,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讓大眾在職場或在家裡,對待別人時失去耐心,工作時忘東忘西、工作效率下降,自己也可能變得不快樂。
  要怎麼知道我們可能已經承擔了過度的壓力呢?一般人比較容易注意到,身體痠痛、胃痛、最近經常感冒、睡眠不足這類的身體反應;卻不容易注意到,自己變得容易發脾氣、懶散無法集中注意力、經常有挫折感、力不從心…這類的情緒反應,兩者可能都跟承受的工作或家庭壓力是有很明顯相關的喔!所以,當民眾太常出現這些身體不適的症狀,或者情緒的反應,都要提醒一下自己,最近是否壓力太大,是否要好好調適與紓解我們的壓力了!
  壓力對我們並非不好,而是長期承擔過度壓力,又沒有好好的紓壓,才會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衛福部玉里醫院辦理職場心理健康促進活動時,該院同分享了每個人喜愛的舒壓方式,包括:吃美食、睡飽飽、騎腳踏車、約朋友釣魚、打籃球、在家追劇、跟家人去旅行、散步遛狗、星期天做禮拜…,各式各樣、動態靜態、不同喜好的活動,活動當日的午餐聚會大家開心的大笑,打打自製保齡球,健康的宣洩壓力,看看新聞聊聊天,然後再各自回到病房繼續下午的工作,讓職場的同仁感覺相當美好。玉里醫院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提醒每個人,要常常好好愛自己、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這樣才能穩定的、長久的把彼此都照顧好。

圖:玉里醫院辦理職場心理健康促進活動,午餐時大家分享紓壓方式。

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婦癌預防大發現 黃體素有效防治卵巢癌

婦癌預防大發現 黃體素有效防治卵巢癌

記者吳思怡/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2014年女性十大癌症,卵巢癌排名第七,而且由於缺乏早期診斷和早期預防手段,卵巢癌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5年生存率僅為30%,已成為婦女生命和健康一大威脅。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HGSOC)是卵巢癌中最常見的一種,惡性程度最高,預後非常差,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主任朱堂元表示,大約85%左右的卵巢癌患者都是死於HGSOC。
  許多現代女性在學業、事業、家業衝突下,選擇了少生、晚生,或者是不婚不育,除了造成了少子化的國安、社會、經濟危機之外,也直接影響了婦女的健康,造成了女性癌症(乳癌、子宮體癌、卵巢癌)及女性文明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症、月經疾病)的飆升。由朱堂元主任領導的花蓮慈院婦女癌症防治中心團隊,最近一系列的研究發現,排卵過勞與月經過勞是卵巢癌發生的元兇與幫凶,並發現避孕藥其中的黃體素是現代女性好發癌症的剋星。
  朱堂元主任表示,在前期研究中(發表於2015年11月癌症病因學(Carcinogenesis)期刊),已經發現週期性排卵過程中會釋出具有基因毒性的氧化反應物質(ROS),導致輸卵管繖部上皮細胞產生DNA斷裂,並可能導致p53病變,並證明卵泡液具有高度致癌性,為卵巢癌的元兇。
  在另一項研究中(發表於2016年12月病理學(Journal of Pathology)期刊),更進一步發現腹腔中殘留的血紅蛋白(hemoglobin,Hb,來源於上一個月經週期經血倒流產生),是卵巢癌起源的幫兇,血紅蛋白可以逆轉上述卵泡ROS之基因毒性反應,避免產生突變的輸卵管繖部上皮細胞發生凋亡,卻讓細胞因而累積更多DNA損傷,最終走向癌變。
  朱堂元主任表示,排卵致癌以及經血倒流助癌的研究發現,在國外許多大型流行病學研究和綜合分析(meta-analysis) 已有明證。其中尤以可以抑制排卵又可減少經血量及經血倒流的口服避孕藥預防卵巢癌的研究最為全面與透徹。
  「如果排卵與經血倒流是卵巢癌的元兇與幫凶,然而二者都是有月經的婦女常有的現象,為何只有少數人才會罹患卵巢癌?」朱堂元主任表示,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使用口服避孕藥即使不到一年的時間,也可以明顯的降低卵巢癌的發生風險。而避孕藥經過幾十年來的改良,其中雌激素的成分逐漸減少,而黃體素濃度多年來一直沒有改變。雖然口服藥雌激素的含量逐漸下降,但是它對卵巢癌的保護作用一直沒變,推測是因為避孕藥中的黃體素成分能夠清除已經形成的初期癌前期病變。而月經週期中位於排卵後的黃體期所分泌的黃體素(Progesterone, P4),以及口服避孕藥中的黃體素成分都可能產生清除的角色。
  花蓮慈院婦癌防治中心團隊發表於2017年3月細胞學報(Cell Report)期刊的論文指出,黃體素(P4)透過黃體素受體的作用,經由TNF-α/RIPK1/RIPK3/p-MLKL訊息通路,能誘導p53缺失小鼠的輸卵管上皮細胞發生壞死 (necroptosis)而剝落,而且不會損傷正常的輸卵管上皮細胞。這一現象同樣也發生在p53缺失的人類輸卵管繖上皮細胞中。此一清除機制可以有效地清除輸卵管上皮中已發生p53缺失的細胞,阻止輸卵管上皮細胞進一步癌轉化。
  朱堂元主任表示,這一系列的研究發現可直接導向卵巢癌的預防措施,包括減少排卵次數(防止卵巢過勞)及減少行經次數及經血量(行經過勞)之初級預防,以及不定期增加黃體素(內分泌除癌法)之次級預防。抑制排卵防止排卵過勞,及停止月經避免行經過勞均可藉由懷孕、哺乳等的生理方式達成。
  另外,懷孕期血中黃體素濃度為生理濃度的數百倍,更是上天賜予最佳的除癌方式。對於疏於懷孕或為不孕所苦的現代女性,則可以口服避孕藥達到抑制排卵、減少月經,並定期提供黃體素,一樣可以達到初級預防、次級預防卵巢癌的目的。
  最後,朱堂元主任提醒,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使用口服避孕藥預防卵巢癌的方式,建議還是要由專業醫師評估,依照醫師指示的用量及頻率使用,才能發揮最適合的效果。另外,朱主任也分享一項綜合分析顯示,口服避孕藥從1960年代上市到2008年止,至少已經預防的20萬例卵巢癌的發生及10萬例的死亡。預估往後每一年可減少3萬名卵巢癌的發生。

圖:花蓮慈院婦癌防治中心團隊,左五為婦產部主任朱堂元醫師。












圖:口服避孕藥。

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

臺灣運動醫學學會卅周年慶年度大會

臺灣運動醫學學會卅周年慶年度大會

記者張麗英/報導
  臺灣運動醫學學會6日於慈濟醫院召開卅周年慶年度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花蓮縣長傅崐萁在縣府副秘書長李宏滿的陪同下出席致意。傅縣長表示,近年來路跑運動已蔚為世界潮流,盼運動醫學學會大力推展保健觀念,辦理健康講座深耕校園,讓健康觀念向下紮根。
  傅縣長以自身經驗為例,過去年輕體力充沛,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覺,身體略有疼痛也甚少理會,但年長後韌帶拉傷等後遺症逐漸浮現。他呼籲國人要注意身體健康,定時做健康檢查,並聽從醫生囑咐治療疾病,才能走更健康長遠的道路。
  縣府副秘書長暨臺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李宏滿表示,本屆學會周年慶移師美麗的東臺灣舉行,主題是「好山好水好講題、有學有玩好輕鬆」,讓學界同好透過集思廣益、深化交流,並在健康城市花蓮好好充電。花東縱谷是路跑及破風運動的熱門路段,經過充實的課程及大師交流,醫界同好以花蓮為起點前往體驗,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當天學會探討議題有超低溫(-110°C)的作用對競技運動訓練-急性恢復再生之反應機制、體醫融合-大健康產業的市場機遇、臺灣運動醫學學會發展史、運動科學與再生醫學、軟組織治療之世界趨勢、貼紮肌貼實務介紹與執行、樂靈芝運動與飲食、老年人運動處方、路跑及自行車賽事之運動傷害預防治療與處理、青少年運動傷害治療、基層運動傷害治療、中醫骨傷科學、運動傷害後處境之選手現身說法等。

圖:臺灣運動醫學學會在花蓮慈濟醫院召開卅周年慶年度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傅縣長出席並合影。

停經出血別輕忽 困難子宮內膜癌手術

停經出血別輕忽 困難子宮內膜癌手術

記者吳思怡/報導
  今年五十七歲的鄭女士,停經四年後,日前因陰道異常出血到花蓮慈濟醫院婦產科龐渂醛的門診就診,經龐醫師超音波檢查發現,鄭女士的子宮內膜異常厚,切片和影像檢查結果是早期子宮內膜癌。龐醫師提醒,陰道異常出血是子宮內膜癌典型症狀,超過90%病人均有此症狀,且通常在停經後出現,婆婆媽媽不可輕忽。
  近年來台灣婦女罹患子宮體癌的比例攀升,其中子宮內膜癌更超越子宮頸癌,成為台灣盛行率最高的婦癌。警覺性很高的鄭女士說,停經後身體都沒有不適,這次卻出現類似月經的點狀出血,長達一周,覺得不太對勁才趕緊就診,沒想到居然是罹患子宮內膜癌,令她相當震驚。龐醫師透過達文西機器人手術進行婦癌分期大手術,切除子宮及兩側卵巢、輸卵管,手術過程不但不必輸血且傷口小,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動,恢復狀況良好,第三天就能出院休養。
  因為鄭女士的子宮前壁有肌瘤擋著子宮頸,加上右側的子宮旁也有顆又大又深入骨盆的肌瘤,手術的困難度很高。龐醫師表示,與一般腹腔鏡手術相比,達文西微創手術發揮了機器手臂的優勢,藉著3D呈現方式與十倍大的手術視野,加上仿真手腕的器械設計,達文西可在狹小範圍進行精密各種角度靈活的手術動作,讓他可以輕鬆地先切除了肌瘤後再切子宮,不僅失血量少,能更完整保留神經、血管等構造。即便病灶或陰道穹窿傷口在骨盆最深處,也可籍著360度旋轉的持針器,各種困難的縫合動作、角度都難不倒達文西手臂。
  針對子宮內膜癌的手術,除了切除子宮及兩側卵巢、輸卵管外,骨盆及主動脈旁的淋巴結摘除是腹腔鏡手術的最大考驗。龐醫師表示,過去婦癌手術對於淋巴結的切除是憑手術醫師的經驗來進行,挑戰性極高,除了要切除病灶,還要注意癌細胞是否沿著淋巴、血管蔓延各處,如果淋巴結切除不足,可能導致癌症期別不正確,會影響後續的治療,但淋巴結切得太多,又有可能會傷及大血管引起大出血,甚至是傷及輸尿管,術後發生淋巴水腫(lymphocele)等併發症。手術同時還要保護其他輸尿管、血管、膀胱等重要器官,都增加婦癌手術的挑戰性。
  雖然台灣腹腔鏡技術已經很先進,但面對難度較高的手術或肥胖患者等特定狀況時,達文西機械手臂的表現往往更優越。龐醫師表示,達文西手術可以讓醫師不用長時間站著開刀,較專心於手術中,手術病人更安全外,在達文西手術系統中特有的螢光系統導引下,能讓醫師把可疑的前哨站骨盆淋巴結看得一清二楚,協助醫師精準地清除骨盆與主動脈的轉移淋巴結,降低病患出血量,讓後續治療順利進行,大幅降低病患手術風險。
  最後龐醫師呼籲民眾,子宮內膜癌若能早期發現,治癒機會很高。尤其是停經之後的婦女,如果有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就應該要找婦科醫師做檢查外,即便沒有任何異常,建議三十歲以上的婦女,每年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以及四十五歲的婦女每年接受自費婦科超音波掃描。

圖:花蓮慈濟醫院婦產科龐渂醛醫師。


















圖:達文西手臂的螢光系統導引,讓醫師看得更清楚。

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23歲25公斤罕病患者重拾健康心跳

23歲25公斤罕病患者重拾健康心跳

記者吳思怡/報導
  只有25公斤重的徐先生,今年23歲,患有先天性罕見疾病畢耳氏症候群(Beals Syndrome)與先天性心臟病。日前,徐先生因心跳異常緩慢,每分鐘只有二十至三十下,而到花蓮慈濟醫院就醫,由心臟內科張懷仁醫師收治。張懷仁醫師確診為「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建議置放心律調節器。徐先生卻有嚴重胸部脊椎側彎、心臟偏右側、加上心臟血管異常,患有發生率僅0.3%的「持續性左上腔靜脈」,大幅增加手術的困難度。經過一個月的沙盤推演,張懷仁醫師與醫療團隊於四月中成功為徐先生置放心律調節器。徐先生術後復原良好,短短一星期的住院期間,更增胖了2公斤。
  「手術隔天,起床就覺得身體很不一樣,都不會喘了。」病人徐先生從小患有先天性罕見疾病畢耳氏症候群(Beals Syndrome),與先天性心臟病,曾接受手術治療,定期每半年至他院小兒心臟科門診追蹤。約莫一年多前,他院檢查發現,徐先生的心跳異常緩慢,一般人的心跳為每分鐘六十至一百下之間,而徐先生只有二十至三十下,經心電圖檢查確診為「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他院醫師原本建議至北部大醫院置放心律調節器。建議置放心律調節器。因無法舟車勞頓到北部就醫,徐先生病況拖了一年,後經介紹轉診至花蓮慈院接受治療。張懷仁醫師回憶到,徐先生初次看診時,幾乎是「氣若游絲」。
  張懷仁醫師表示,「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是造成徐先生心跳緩慢的主因。一般心跳需要「過五關」,包括竇房結、房室結、希氏束、左右分束與柏金斯氏纖維。徐先生的「第二關」房室節「故障」,導致「第一關」竇房結傳出的訊號,無法成功往下傳遞,造成心跳異常緩慢。一般人走路、爬樓梯時的耗氧量增加,心跳必需增快來提供足夠氧氣供應;徐先生的心跳跟不上,造成運動不耐,身體承受不了,稍微一動就會「很喘」。臨床上的治療方式為執行人工心律調節器置放。
  但是徐先生患有先天性罕見疾病畢耳氏症候群(Beals Syndrome),是一種結締組織異常的遺傳性疾病,導致生長發育遲緩,並伴隨心血管方面的併發症。徐先生雖然已經23歲,卻只有25公斤、132公分高的身形,加上嚴重的胸部脊椎側彎、胸腔窄小、心臟偏右側、加上心臟血管走向異常,患有發生率僅0.3%的「持續性左上腔靜脈」,也就是比一般人,多了一條胚胎期未退化的左上腔靜脈,大幅增加手術的困難度。
  為了讓徐先生在最安全的情況下執行手術,張懷仁醫師與醫療團隊近一個月的沙盤推演,多方考量。一般心律調節器的置放,只需施行局部麻醉,考量徐先生的身體狀況,張懷仁醫師與麻醉科合作,讓徐先生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裝置心律調節器。四月中旬,花蓮慈院醫療團隊成功為徐先生完成心臟節律器置放,手術時間不到三小時,傷口僅三公分。徐先生隔天就轉出加護病房,在普通病房觀察四天後就順利出院,住院期間還增胖了2公斤。
  徐先生說,接受心律調節器置放前,早上起床、走路的時候,都會很喘很不舒服,運動量也越來越少。感恩花蓮慈院醫療團隊,讓他重拾健康心跳,恢復正常生活作息。一旁照顧徐先生的媽媽,也感恩的說,他院醫師最初建議到北部大醫院就醫時,家人都很煩惱,一來是舟車勞頓,二來是有工作在身無法遠行,「還好有花蓮慈院,讓花蓮的民眾就近就能接受高水準的醫療服務。」
  協助指導醫療團隊的黃水坤顧問醫師,本身是心電生理國際權威。曾在美國行醫超過四十年的他表示,不曾看過這麼多種異常病況集結於一身的個案,更開心花蓮慈院擁有超高水準的醫療技術,為東部民眾解病苦。
  張懷仁醫師提醒到,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常見於七十歲以上的長者,若沒有儘早接受適當的治療,易因導致心臟衰竭而影響生活品質,嚴重者會致命。徐先生裝置的雙腔型人工心律調節器,電池壽命可達八至十二年,每年需固定回心律調節器特別門診追蹤,檢查電線功能和電池剩餘電量。

圖:張懷仁醫師為患者裝置心律調節器後的X光照。














圖: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張懷仁醫師。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預防3C保健康 慈濟關懷警察健康

預防3C保健康 慈濟關懷警察健康

記者吳思怡/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關懷花蓮縣警局團隊健康,社區醫學部社區健康中心4月24日下午在花蓮縣警局設點,透過體適能檢測與癌症篩檢,幫助勤務繁忙的警察人員了解體能狀況外,還有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分享「年過四十,健康不亮紅燈」,為警察的健康把關。
  從靜態的身高體重、血壓、心跳、體脂、量腰臀圍比,到動態的坐姿體前彎、仰臥起坐到三分鐘登階等檢測,超過五十位警員在花蓮慈院團隊的協助下完成體適能檢測。花蓮縣警察局長廖美玲表示,雖然同仁每年都會接受體能檢測,但唯有接受身體檢查才能讓同仁更深入的了解自身的健康,她非常感恩,有慈濟醫院團隊的協助,提供體適能檢測與癌症篩檢、諮詢,一方面讓同仁了解身體狀況,一方面養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增強體能,同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生。
  除了有體適能檢測與癌症篩檢外,關心警員健康的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還分享了「年過四十,健康不亮紅燈」以及創新研究與新藥研發治療惡性腦瘤、胰臟癌、乳癌、肝癌以及膀胱失禁方面的醫學新知。林欣榮院長表示,警察人員勤務繁忙,生活常處於高壓力下,作息不正常,也造成飲食不正常,而健康的身體與健康素養息息相關,若能改善生活習慣,常運動,並結合飲食,定期接受健康預防檢查,可時時刻刻掌握最佳的體能及健康狀態。
  「你是否過了四十歳了呢?如何讓年過四十歳,健康不要亮紅燈呢?」從3C的預防來看健康,什麼是3C呢?腦血管症病(CVA)、冠狀心血症病(CAD)、 癌症(Cancer),這三種疾病稱為3C。行醫三十餘年,腦神經外科權威,林欣榮院長殷殷提醒警員,不要小看平時的小毛病,有些人可能只是頭暈而已,卻没有進一步檢查,若是腦血管阻塞引發的頭暈,後果將不堪設想。
  腦血管疾病,常常會留下可能肢體殘障、臥床不起,甚至性命不保,病人苦家屬更苦,這是在腦神經外科最常見的遺憾。事實上,3C疾病透過健康檢查,是可以不讓悲劇再發生,林欣榮院長指出,保養身體就像保養汽車一樣,有誰的車子故障了才進廠呢?當然不是,一定要定期保養,以確保平安。
  曾經有位五十一歲王姓病友,曾經腦幹小中風,在他院治療後經常頭暈,磁振造影發現他的基底動脈血流不足,醫師建議「萬一中風後,請盡快到急診室,我再救你」,林院長說,「但他到我們醫院後,我們的團隊覺得等到中風後已經太晚。何況,一旦發生中風,所有的醫療處置只能被病情牽著鼻子走,無法有計畫的應付疾病。」因此病人接受醫師建議,在中風發生前,就先對付疾病。
  3C疾病不是不能預防,而是失敗在「生病才看醫生,醫生只看病人」過時觀念。改變觀念就是「健康時看醫生,醫生看健康人」。林欣榮指出,健康檢查就是在症狀還未出現前,就將心臟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或癌症提早發現出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在心腦疾病預防上,心臟血管檢查可透過256切電腦斷層檢查,腦血管檢查可以腦部磁振造影(MRI)揪出異常。林欣榮也透過實例影像讓參與座談的警員看清楚高科技儀器的銳利診斷。他強調,腦疾病最難醫治,尤其是中風,很難完全復原,不想病倒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讓中風發生。
  林院長指出,磁振造影(MRI)可做全身檢查,也可針對腦血管病、腦瘤、脊椎、關節、攝護腺癌、乳癌……分腦部、頸椎、腰椎、腹部等分項檢查;低輻射超薄電腦斷層掃描是檢查冠心病、肺癌的利器;電腦斷層正子掃(CT/PET)可以早期發現肺癌、乳癌、甲狀腺癌、惡性淋巴癌等癌症,及腦退化相關疾病。超音波及磁振造影可檢查肝癌、膽道疾病……等。
  四十歲是人生老化的重要關卡,如果願意改變生活方式,飲食清淡或素食,控制好血脂、血壓、血糖,就有機會延緩老化;再加上定期保養健康檢查,在健康道路上,就不會碰到紅燈,甚而通暢無礙。花蓮慈院醫療團隊鼓勵民眾改變就醫觀念顧健康,同時還有堅強的醫護團隊守護病人的健康,搶救病人的生命,林欣榮院長指出,這也是花蓮慈院立足花蓮展望全球的任務與使命。

圖:員警三分鐘登階測試體適能。












圖:慈濟團隊為警察進行口腔篩檢。












圖:林欣榮院長「年過四十」健康專題講座。

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頸椎脫位快就醫 復位手術救神經

頸椎脫位快就醫 復位手術救神經

記者吳思怡/報導
  今年四十四歲的彭先生,日前因喝醉走路不穩,不慎意外從家中二樓跌落,造成頭皮約十公分的撕裂傷,送醫治療頭部外傷後返家,彭先生卻覺得後肩頸痠痛,兩周後至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檢查才發現,原來是頸椎第四、五節脫位造成頸部痠痛。神經外科吳聖文醫師為他進行頸椎牽引復位,將原來脫位頸椎復位後,再進行前位減壓固定融合手術,順利為彭先生解除病灶。
  從影像學檢查發現,彭先生的頸椎脫位,第四節頸椎關節正好卡住第五節的關節,看起來就像折斷的樹枝,屬於不穩定的情況,建議盡快做手術處理。從X光片看到自己搖搖欲墜的頸椎,嚇得彭先生說不出話來。彭先生說,出院後只感覺脖子痠痛、僵硬,四肢也沒有麻木及無力的症狀,所以也不以為意,沒想到這麼一跌,頸椎位移的狀況這麼嚴重,差一點點可能會就四肢癱瘓,實在是太可怕了!
  在確定原因後,吳聖文醫師隨即為彭先生安排手術,進行頸椎牽引復位。吳醫師膽大心細地徒手將原來脫位頸椎復後位,再進行前位減壓固定融合手術,外觀傷口僅三公分。在「物歸原處」後,彭先生的頸椎不再被壓迫,肩頸痠痛的情況完全改善,而且也沒有麻木及神經損傷的情形,術後三天就出院回家了。
  吳聖文表示,絕大多數頸椎脫位的病人,受傷後造成的症狀會有四肢痠麻、無力、呼吸困難等明顯表現,甚至可能死亡,但彭先生相當幸運,即使頸椎脫位的第四節關節正好卡住第五結的關節,頸椎已經嚴重往前位移一公分的情況下,四肢不僅沒有痠麻、無力感,也能行動自如,只感覺脖子痠痛、僵硬,這時候頸椎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萬一忽略警訊,沒有做好護頸的防護,頸椎位移更嚴重,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吳聖文提醒民眾,若因車禍或其他原因造成頸部受傷而疼痛不已時,絕對不可輕忽,一定要前往醫院接受影像檢查,以確定頸椎是否正常,若發現有問題,就應馬上接受正確的治療,切勿在診斷確定以前接受推拿、整脊治療,以免產生無法彌補的遺憾。

圖:彭先生頸椎脫位情況與減壓固定融合手術後情形。











圖: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吳聖文醫師。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摸鈔票染愛滋?疾管署:別恐慌

摸鈔票染愛滋?疾管署:別恐慌

本報新聞中心/報導
  網路流傳「有人因為摸鈔票而感染愛滋」,疾病管制署4日表示,愛滋病毒很脆弱,離開人體後很快就會死亡,並不會透過食物、飲水或日常用品傳染,也不會透過蚊蟲叮咬傳染,請民眾不必恐慌。
  疾管署指出,愛滋病毒離開人體後,無法在環境中生存,很快就會失去傳染力。不只鈔票,桌面、門把、馬桶蓋、衛生紙、捷運扶手等,不論被怎樣的人用過、摸過或碰過,都不會傳染愛滋病毒,且愛滋病毒也無法在手指、手掌等皮膚表面生存。
  唯一要注意的是,明顯帶血的針具及帶有生殖器分泌物的保險套、性玩具等物品,這些物品的材質和條件適合愛滋病毒殘存一小段時間,若在短時間內重複使用,是有可能被傳染。
  疾管署提醒,隨著網路、3C產品的普及,訊息流通更加快速,部分民眾利用傳播媒體發表錯誤、不實的傳染病言論,除了影響防疫工作的執行,也可能因此觸法。

非典型阿茲海默症無所遁形 Florbetaben試劑臺灣臨床首用 

非典型阿茲海默症無所遁形
Florbetaben試劑臺灣臨床首用 

記者吳思怡/報導
  花蓮慈院神經科記憶暨老年健康中心與士宣公司合作,由神經科醫師羅彥宇及團隊包括鄭文立醫師及核醫製藥科顧問高志浩博士、核子醫學科劉淑馨主任、陳昱宏醫師等人,透過專案計畫申請,希望藉以準確診斷六十五歲以下非典型阿茲海默症病人,目前獲准六員額可率先使用士宣腦諾清試劑為病人進行正子造影檢查。
  羅彥宇指出,失智症多數是漸進退化的類型,如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路易氏體型,以及血管型失智症,其中又以阿茲海默症占七成最多。但是近年老年病患人口增加快速,通常老年人又有許多慢性疾病共存,慢性病本身與多重藥物皆會影響認知功能,而使得阿茲海默症的正確診斷愈加困難。
  近年來,德國研製Florbetaben試劑,使阿茲海默症病人腦部類澱粉蛋白沉積(Amyloid plaque)在正子造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中無所遁形,使醫師可以透過影像判斷腦部病理性蛋白堆積,提高阿茲海默症診斷正確率,花蓮慈濟醫院今年初針對年輕型認知障礙病人向衛生福利部申請專案計畫,目前已完成二例Amyloid PET檢查,均出現類澱粉蛋白堆積顯影。
  透過正子造影檢測阿茲海默症試劑Florbetaben,臺灣命名為士宣腦諾清試劑,歐洲、美國、韓國已陸續於2014及2015年核准而引進使用,臺灣士宣生技公司目前也正在向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署申請核准中。這項核醫試劑可準確的標記阿茲海默症病人腦部類澱粉蛋白沉積,臺灣目前也有引進類似試劑如PIB碳11(半衰期只有20分鐘),以及Flobetapir氟18(半衰期約110分鐘)等二種可以標記類澱粉蛋白沉積的試劑,但目前僅限於研究用途,尚未獲准於臨床使用。
  羅彥宇醫師指出,目前運用在失智症診斷上的檢查,包括認知功能檢測、磁振造影、去氧葡萄糖正子造影(FDG-PET)等來輔助。過去阿茲海默症的確診均出自於病人往生後病理切片顯示類澱粉蛋白,未來,自德國引進的士宣腦諾清試劑將可以運用在臨床,使病人腦部類澱粉蛋白沉積透過正子檢查清楚顯影,減少不必要的其他檢查,也能使治療方向更為明確。

花蓮慈院已有二例影像檢查
  花蓮慈院完成的二例Amyloid PET檢查的病人,是目前臺灣最早接受這項檢查的個案。這二位男性病人今年都是五十多歲。第一位病人起初症狀是空間感變差,但他的整體認知功能仍相當好,連三年測試,才發現出確實逐年減退,透過影像檢查,與空間視覺相關的枕葉出現輕度萎縮,因此只能懷疑他是罹患失智症中的阿茲海默症,直到三月作完Amyloid PET檢查才確定診斷。
  第二位病人四十五歲左右就發病,當時在公家機構擔任主管,最早症狀是簡報失常,語言表達有障礙,而後只好提早退休。羅彥宇醫師指出,這位病人近年才來到他的門診,病人不是以記憶退化呈現,且社交反應正常,乍看之下和常人無異,沒有其他慢性病或家族史,但大腦已嚴重萎縮,目前生活已無法自理,臨床診斷上不像阿茲海默症,反而傾向為罕見的額顳葉型失智症。但這次經Amyloid PET檢查之後,腦部的類澱粉蛋白沉積明顯,診斷為阿茲海默症。
  在眾多失智症類型中,有部分額顳葉型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難以鑑別,羅彥宇醫師說,額顳葉型失智症病人若以阿茲海默症常用的記憶藥物治療可能會加劇病情,所以對病人來說,釐清失智症的病因依然是相當重要的,尤其非典型的阿茲海默症,Amyloid PET檢查幾乎能當下立判。

圖:Florbetaben檢驗劑使阿茲海默症病人腦部類澱粉蛋白沉積在正子造影中無所遁形,提高診斷正確率。

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另類台灣之光?!年輕族群掉髮比例高於中韓

另類台灣之光?!年輕族群掉髮比例高於中韓

記者吳鳳瑛╱台北報導
  年輕族群面臨掉髮的比例逐年攀高,根據DR. Wolff委託尼爾森於 2016年11月23日至 12月6日針對台灣除花蓮台東及宜蘭以外的601位25至45歲男性?行的《台灣市場消費者的掉髮現象認知》的研究,39%的受訪者有掉髮的問題,其中在30歲前就有掉髮徵兆的比例竟高達6成,高於鄰近的韓國、中國!因壓力、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也導致掉髮問題更加嚴重。針對掉髮問題日益嚴重,德國研究發表已證實咖啡因活性成分可沿?頭髮深入毛囊、強健髮根,趙昭明皮膚科診所院長 趙昭明 醫師建議平時就可以選用適合自己的洗髮產品來保護頭皮的健康,於每天洗頭時讓頭皮及頭髮更加強韌。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有4成3的受訪者認為壓力是造成掉髮的主因,其次是遺傳, 趙昭明 醫師表示,依據門診經驗,年輕族群掉髮的趨勢已呈現2倍數增長,除基因遺傳之外,現在年輕人又因壓力、飲食、生活型態的改變,導致掉髮問題越來越嚴重,盡管如此,台灣民眾更視髮如命,將近4成受訪者認為頭髮對外表十分重要,近3成受訪者認為掉髮甚至會影響自尊,因此有高達近7成的受訪者願意放棄酒精只為換取健康的頭皮,而有近2成受訪者願意放棄性生活,可見健康的頭髮對於國人來講是相當重要的「門面必備品」, 趙 醫師指出,先前有一位患者,於國中時期就開始就有掉髮的徵兆,升上高中後幾乎掉光,就醫時才20歲卻已頭頂光禿,髮質油膩且稀疏,如同一位中年男子,因此頭髮照護應該要及早,日常的頭皮保健才能維持強健髮根。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為避免掉髮困擾,有8成的受訪者會先從洗髮精下手, 趙昭明 醫師也建議挑選洗髮產品時要先注意成分,才能夠擁有健康的頭髮。針對雄性禿而造成毛囊萎縮而縮導致掉髮, 趙昭明 醫師建議對症下藥,針對毛囊進行刺激、活化; 趙昭明 醫師表示,均衡營養能讓毛囊髮根更健康,應避免攝取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酒精或辛辣、油炸類食品;同時,不要抽菸,因抽菸產生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間接影響頭皮血液循環,使頭髮營養無法送達,建議有困擾的年輕族群可考慮使用含有含咖啡因成分的洗髮精產品刺激毛囊、強健髮根。

圖:趙昭明皮膚科診所院長 趙昭明醫師。

一笑就喘咳?自我檢測肺阻塞

一笑就喘咳?自我檢測肺阻塞

本報新聞中心/報導
  今年64歲的何先生,曾經是菸齡30年以上的老菸槍,6年前開始出現嚴重咳嗽、咳痰,連走路都會喘。即便戒菸成功,這些症狀都沒有消失,甚至持續惡化,嚴重到每講兩三句話就猛咳嗽、走短短十公尺的路就會喘,甚至一笑起來就會開始喘咳,咳到無法入睡,生活品質越來越差,甚至因為害怕異樣眼光,連社交場合也都放棄。雖然嘗試控制病情,經過治療卻沒有改善。因緣際會下接受肺功能復健,服用肺阻塞專屬藥物後,症狀改善許多。

正確治療配合適量運動 有效控制病情
  正確的治療很重要!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監事暨自在呼吸健康網召集人林慶雄醫師表示,肺阻塞雖然無法痊癒,但是透過正確積極的治療,配合適量運動,就能有效控制病情。現在何先生不僅擺脫咳嗽,更養成每天爬山的習慣,讓他不再氣喘吁吁。
  全球每10秒鐘,就有一人死於肺阻塞(COPD)!WHO 2011年報告指出4大非傳染病(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佔全球死亡人數63%,其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簡稱肺阻塞)為全球重要的致病與致死原因。

民眾可藉整合網站自我檢測風險
  肺阻塞(COPD)是慢性呼吸道發炎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疾病,因空氣中的有害微粒,如吸菸、空氣汙染、在工作環境中吸入粉塵、煙霧或化學物質引發肺臟與呼吸道的慢性發炎反應。全台有超過百萬人罹病,患者多為中壯年、以男性居多。為了有效防治,透過政府、專業學會與民間共同推動,才能成功防治肺阻塞。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打造大型阻塞性呼吸道疾病的整合型醫療網站(http://www.asthma-copd.tw/)。內容涵蓋疾病基礎認識、診斷、治療、照護等資訊,民眾可自我檢測自身是否有罹患肺阻塞(COPD)的風險,若為高風險者應盡快到醫院尋求專業醫療意見。

花蓮慈院與台灣粒線體攜手開發新醫技 合作進行治療類巴金森氏症的幹細胞新藥研發計畫

花蓮慈院與台灣粒線體攜手開發新醫技
合作進行治療類巴金森氏症的幹細胞新藥研發計畫

記者吳思怡/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3月29日與台灣粒線體應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計畫合作開發新醫療技術。目前正著手合作進行治療類巴金森氏症的幹細胞新藥研發計畫,其中運用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巴金森病的研究,已進入臨床前諮詢階段,未來通過衛福部食藥署審查之後,將由花蓮慈院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幹細胞再生醫學新篇章 花蓮慈院台灣粒線體締盟 
  3月29日下午,由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與台灣粒線體董事長鄭漢中舉行簽署合作意向書記者會。花蓮慈院副院長吳彬安、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及慈濟創新研發中心副研發長韓鴻志教授,以及台灣粒線體營運副總經理王以莊、財務長葉正忠,以及慈院研究部團隊、醫療志工團隊均在場見證。
  雙方合作事項,第一是研發新藥;第二是在臨床試驗上的合作,包括以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類帕金森病人、其他目前臨床前動物實驗有潛力的幹細胞治療標的,以及諮詢顧問;第三是技術移轉。
  目前正著手合作進行治療類巴金森氏症的幹細胞新藥研發計畫,其中運用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巴金森病的研究,已進入在送衛福部食藥署(TFDA)審查前,向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提出臨床前諮詢階段,並已得到CDE的法規諮詢建議。台灣粒線體董事長鄭漢中指出,未來TFDA審查通過後,將與花蓮慈院合作進行「MitoCell治療帕金森氏症人體臨床試驗」。
  鄭漢中董事長讚美林欣榮院長所帶領的腦神經團隊非常權威,他希望透過雙方合作,擦亮臺灣生技醫學品牌。

堅強團隊 巴金森治療與研發重鎮
  林欣榮院長指出,對於巴金森病人來說,目前的藥物使用,主要是減緩惡化,但病人服藥五年左右即可能產生副作用,一旦到了藥物無法控制病情的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施以深腦部刺激術(DBS),在腦部植入晶片治療。慈院巴金森治療與研究中心團隊陣容堅強,包括神經功能陳新源主任、及神經外科蔡昇宗醫師、潘彥宏醫師、洪祥益醫師,以及神經科林聖皇主任等人,近十年來,花蓮慈院也是亞洲DBS訓練中心。
  為持續照護遍布在各縣市的巴金森病等動作障礙疾病病友,巴金森團隊還發起創立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林欣榮院長指出,除了關懷病友,研究創新療法一直是慈濟創新研發中心與花蓮慈院巴金森團隊努力的方向。將MitoCell應用在帕金森氏症動物模式的治療已有顯見的效果,希望未來透過台灣粒線體與花蓮慈院合作進行人體臨床實驗,測試藥物的安全性與療效,能真正幫助到巴金森病人,幫助他們遠離病苦。

圖: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右)、台灣粒線體董事長鄭漢中(左)簽署合作意向書後合影。

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體檢發現肺腺癌 單孔胸腔鏡摘瘤恢復快

體檢發現肺腺癌 單孔胸腔鏡摘瘤恢復快

記者吳思怡/報導
  不抽菸也可能被肺癌盯上!六十四歲的黃女士生活作息正常,沒有吸菸的習慣,卻意外在員工健康檢查時發現,靠近右上肺處有一顆約三公分大小的腫瘤,經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心臟外科張比嵩醫師建議接受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切除腫瘤,術後恢復良好,不僅疼痛減少,出院後返診幾乎看不到傷口,如釋重負的她喜悅地說「宛如重生」。
  不論是抽菸、二手菸、烹飪油煙或空汙霾害,空氣品質越來越不理想,近年來肺癌發生率也節節升高。張比嵩表示,臺灣每年將近有九千人死於肺癌,但最可怕是,約七到八成的患者,初次發現罹患肺癌就已經是末期了,不適合用手術方式治療,僅二到三成第三期以內被發現的患者,仍有機會藉由手術完整切除腫瘤。
  擔任看護的黃女士,平時生活作息正常,也沒有吸菸的習慣,每年固定在公司的安排下接受健康檢查,今年卻意外發現右上肺處有塊陰影,進一步接受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後確定是罹患肺腺癌第一期。張比嵩醫師為黃女士進行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後,不僅傷口小且不需要接受化療,手術四天後就出院回家,恢復神速。黃女士說,沒想到身體沒任何咳嗽或不適,竟然罹患了肺腺癌,讓她不禁慶幸要不是公司有提供員工健檢,恐怕病情還會拖到更嚴重。
  肺腺癌最可怕的地方,是初期完全沒有任何的症狀,一旦出現長期咳嗽、胸痛、咳血等明顯症狀赴院求診時,通常已為晚期肺腺癌、腫瘤較大,為確保「除惡務盡」,必須開大刀做肺葉切除術,也就是切除整個肺葉。張比嵩表示,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的優點就是傷口小、約三公分,能有效減緩疼痛外,且術後恢復快,手術隔天即可進食、下床活動,引流管也可較早拔除。
  肺癌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不光是近幾年大家關注的空氣懸浮微粒PM2.5,吸菸及二手菸也是原因之一,所以,雖然花東地區好山好水好空氣,但也不能輕忽。張比嵩提醒民眾,肺癌死亡率之所以居高不下,就是因為多數病例都太晚發現,若要早期發現,建議民眾除了定期接受身體健康檢查外,他建議中壯年只要經濟許可,就考慮做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早日篩出病灶。
  花蓮慈院引進二五六切電腦斷層(CT)攝影檢查,不僅輻射劑量低且比胸部X光靈敏,因此許多X光看不到的肺部小結節都會一一現形,能有效早期發現肺癌,才有機會接受傷害性較小的微創手術。

圖:花蓮慈濟醫院心臟胸腔外科張比嵩醫師。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清明掃墓 小心恙蟲上身 花蓮慈院清明連假門診停診訊息

清明掃墓 小心恙蟲上身
花蓮慈院清明連假門診停診訊息

記者吳思怡/報導
  因應婦幼/清明連續假期,花蓮慈濟醫院除急診部全年不打烊外,門診服務於四月三日(星期一)當天門診停診;四日(星期二)開設假日門診,由外科、內科、兒科醫師提供全天門診服務。四月五日(星期三)起維持正常門診,敬請前往就醫民眾多加留意。
  清明掃墓連假將近,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科王立信副院長提醒民眾,花東地區是恙蟲病盛行地區,平均每個月都有病例發生,尤其是在四、五月間病例數急遽上升,至七月時達到最高峰。由於墓地附近大都有草叢,是恙蟲最喜愛的地方,一旦被叮上,要是沒有及時就醫,死亡率可高達百分之六十。
  恙蟲病症狀「似」感冒,輕忽不得!王立信副院長表示,恙蟎常在隱密處的柔軟皮膚叮咬,如鼠蹊部、陰部、會陰部、腋下、頭髮與肚臍附近,叮咬部位周圍泛紅,潛伏期約為九至十二天,仔細找尋可能超過90%患者都可以發現焦痂外,患者常伴隨有高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因為與一般感冒相似,因此常被民眾忽略。
  清明到郊外掃墓,王立信副院長建議民眾穿著長袖衣褲、長靴及手套等保護性衣物避免皮膚暴露,塗抹經衛福部核可的驅蟲劑,避免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可減少感染的機會。如發現身上出現類似蚊子叮咬痕跡,但是沒有搔癢的感覺,而且有發燒跡象時,請立即就醫,並且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有無進入郊區、草叢等地方,幫助醫師做最正確的判斷。

圖:花蓮慈濟醫院清明連假門診訊息。

慈悲科技送溫情 慈濟致贈福慧床

慈悲科技送溫情 慈濟致贈福慧床

  記者吳思怡/報導
  位於花蓮土石流潛勢溪流數目之最的花蓮縣秀林鄉,山雨欲來前,總讓當地居民與相關單位嚴陣以待,必要時須撤離村民到收容中心,為不讓村民坐臥在冰冷的地上,慈濟基金會於3月21日致贈花蓮縣秀林鄉公所「淨斯多功能福慧床」,希望讓民眾夠舒適、安穩地度過災情,鄉長也出席致贈儀式表達感恩。
  地形狹長的花蓮鄉秀林鄉,面積是花蓮縣的三分之一,其幅員遼闊更有二十幾座超過三千公尺的台灣百岳,自然資源豐繞,但也因海拔差異大,山高水急的地形讓全鄉有27處土石流潛勢溪,數目為全花蓮之最,因此每逢大雨特報或颱風,村民必須撤離到收容中心避難,睡在冰冷潮濕的地板上。
  不忍村民在撤離家園後,還要睡在地板上度過長夜,尤其年長的老人躺在地上,行動更為不便。秀林鄉公所向慈濟基金會提出「淨斯多功能福慧床」需求,希望讓民眾能夠安心的度過災難。慈濟基金會與花蓮秀林鄉公所於3月21日舉行「淨斯多功能福慧床」致贈儀式,鄉長李春風出席代表秀林鄉全體鄉親表達對慈濟及社會大眾的感恩,鄉長李春風表示,秀林鄉受災頻繁,每當受災時,鄉親撤離至收容所安置,只能睡在冰冷潮濕的地板上,實為不忍,今受慈濟基金會致贈「淨斯多功能福慧床」,將分配至11處收容所使用。
  慈濟志工現場展開「淨斯多功能福慧床」,邀請李春風鄉長實際坐躺,依照不同展開方式,變成臥床、座椅、躺椅等功能,鋪上毛毯或軟墊更能提高舒適度。李春風鄉長表示,福慧床便利、輕巧,展開後非常穩固,收起來不占空間,災害來臨時,將優先給長者及兒童使用,一解多年來的煩惱,感恩證嚴法師及慈濟基金會的大愛。
  慈濟基金會表示,「淨斯多功能福慧床」設計特色輕巧便利、組裝快速、易於運載,實為賑災利器,曾於台灣發生重大災害時,如高雄氣爆、台南強震、尼伯特風災等發揮功能,讓受災地區的鄉親與救災人員可隨時展開成為一個穩固、安全的休息處,期望「淨斯多功能福慧床」也能為花蓮秀林鄉提升「防災、減災、避災」功能,在避災的同時,也能是鄉親的安穩樂處。

圖:秀林鄉長李春風(右)試坐福慧床,讚嘆穩固性。(慈濟基金會提供)











圖:秀林鄉長李春風致贈慈濟基金會感謝狀,並與志工合影。(慈濟基金會提供)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免麻醉!慈濟子宮腔鏡檢查門診開辦

免麻醉!慈濟子宮腔鏡檢查門診開辦

記者吳思怡/報導
  東部的婦女朋友有福了,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即日起開設「診斷性子宮腔鏡門診」,在門診就可完成檢查!有別於以往需進手術室全身麻醉的子宮腔鏡檢查,「診斷性子宮腔鏡門診」不需麻醉,不需住院,可立即安排門診檢查,檢查後即可返家,快速又便利。減少病人不必要的麻醉和門診往返舟車勞頓之苦,有效提高子宮內病灶的診察效率。
  婦產部龐渂醛醫師表示,過去,在門診超音波檢查發現異常病灶後,病人需在手術室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進行「診斷性子宮腔鏡」檢查,醫療團隊確認異常病灶後,再著手執行「子宮腔鏡手術」。病人需經歷多次醫院往返的不便與全身麻醉。其中,若病灶無法透過子宮腔鏡執行手術,需再另外安排手術治療。
  有了「診斷性子宮腔鏡門診」服務後,經超音波檢查異常,病人可直接安排門診子宮腔鏡檢查。免麻醉!就可在門診完成檢查。病人於當次門診就可完成檢查,若確認異常病灶,再安排相關手術治療時,可縮短麻醉時間。此外,可減少不必要的全身麻醉與舟車勞頓之苦,也能縮短最終的診斷時間,對住家較遠的民眾,例如宜蘭、台東、綠島等病人,幫助為大。
  花東地區地形狹長、幅員遼闊,民眾往返醫院往往要花上數小時的時間。家住花蓮縣玉里鎮的高女士,二月底到花蓮慈院健檢,超音波檢查發現內膜異常增厚,並有經血過多的問題,疑是子宮內膜息肉引起。龐渂醛醫師立刻為高女士安排診斷性子宮腔鏡檢查,當日就完成,確診沒有子宮內膜息肉後,高女士即可返家,不僅免去不必要的全身麻醉!也免去單趟車程就要兩小時的醫院再次往返之苦。
  子宮腔鏡是支細長的光學鏡頭,可依照角度彎曲,觀看子宮腔內的病灶。龐渂醛醫師表示,一般的診斷性子宮腔鏡直徑為0.5〜0.7公分,花蓮慈院子宮腔鏡檢查門診,特別引進直徑僅0.3〜0.4公分的診斷性子宮腔鏡,提供病人無須麻醉且更優質的檢查服務,不僅較容易置入子宮頸口,配合無菌溶液撐開子宮腔,能順利觀看子宮腔內的狀況,減緩檢查中的不適感。
  龐渂醛醫師進一步說明,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瘜肉、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子宮先天異常、不明原因的經痛、子宮內異物,以及不孕症等,都是診斷性子宮腔鏡的適應症。花蓮慈院是目前東部唯一設有「診斷性子宮腔鏡門診」的醫療院所,目前每周開設兩診,分別是星期二與星期五,住家較遠的民眾如宜蘭、台東、綠島等病人不在此限,期望以更完整便利的服務模式,造福更多的婦女朋友。

圖:花蓮慈院婦產部即日起開辦「診斷性子宮腔鏡門診」。由婦產部朱堂元主任(左二)、婦科丁大清主任(右二)、龐渂醛醫師(左一)等醫療團隊為東部婦女朋友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圖:花蓮慈院子宮腔鏡檢查門診特別引進直徑僅0.3〜0.4公分的診斷性子宮腔鏡,不需麻醉,減緩檢查中的不適感。

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

因應長照法令推動 玉醫照護職訓受歡迎

因應長照法令推動 玉醫照護職訓受歡迎

記者潘青/報導
  立法院三讀通過「長期照護服務法」即將於今(106)年6月施行。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為配合推動長照政策,提升國內照顧人力品質,近年持續開辦照顧服務人員職業訓練課程,由院內資深護理人員及醫事人員擔任講師,其中工作法令基本認識課程由該院政風室主任主講。因課程結合實務運作,內容紮實,開課迄今吸引不少16歲以上對照護工作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
  因應高齡化社會,立法院104年5月15日三讀通過「長期照護服務法」,將自104年6月3日公布後二年施行。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陳素春曾公開表示,長照法通過後,照顧人力需要再增加近4萬人。玉里醫院配合推動長照政策,自104年起陸續開辦職業訓練課程,迄今已辦理7場,當地民眾反應熱烈。課程由院內資深護理人員及醫事人員擔任講師,結合實務操作,不但吸引不少年輕待業族群參加,更有民眾為學習如何照顧家中長輩積極參與。
  課程有關工作法令基本認識由該院政風室主任主講,玉里醫院政風室主任蘇雅媖表示因自己法律學經驗背景,有機會參與訓練課程,感到十分新鮮。其課程內容除簡單介紹醫師法、護理人員法、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外,也會以實務案例說明民刑事法律問題,及公私立機構內部管理規則,講述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
  蘇主任另表示其時常藉上課機會,與參訓民眾交換對工作職場的期待及看法,並舉其上課情形為例,當天播放「廉政就在你身邊」短片,講述公務醫療體系應有法令認識,及政風室在機關角色功能時,有不少學員表達認同機關廉能,但憂心不知如何面對職場醫療糾紛或性騷擾。對此,蘇主任分享刑事偵查權益保障概念,並鼓勵有志從事照顧工作者,慎選有照護經驗及良好管理制度的服務單位。
  玉里醫院護理科督導長劉蕓鴒也表示,因應長照法將於6月施行,為提升國內照顧人力品質,滿足照護人力需求,玉醫未來仍將持續開辦相關職業訓練課程。今年預定至少開辦2場,目前已進行1場,十分歡迎對照護工作有興趣民眾,持續關注玉里醫院官方網站最新消息,或主動連繫玉醫護理科取得第一手資訊,更歡迎有證照者踴躍加入玉里醫院優良服務團隊。

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玉醫牙科添購超音波器械洗淨機

玉醫牙科添購超音波器械洗淨機
 記者潘青/報導
  平時健康保健,應從自身做起,特別是口腔健康,現在的人會去注重定期健康檢查,有著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醫療上尤其重要,對於牙科來說,口腔健檢至口腔疾病治療,牙科器械需要維護在最好的狀態外,器械也需要汰舊換新,在器械清潔方面更不可馬虎,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於近日添購數台超音波洗淨機放置各院區牙科內使用,人力清潔搭配超音波洗淨機的清洗,擁有雙重的潔淨效果。
  衛福部玉里醫院致力於提高照護服務品質,期望能不斷的提升全面性的檢查及醫療服務,成為優良的社區醫院,提供病患多元及全面的醫療照護,醫院的用心,使民眾更安心!

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達文西手臂切除子宮肌瘤 輕熟女成功保留生育能力

達文西手臂切除子宮肌瘤
輕熟女成功保留生育能力

記者吳思怡/報導
  三十四歲的蕭小姐,在一年多前,出現生理期異常的狀況,到花蓮慈濟醫院婦科主任丁大清的門診就診。經檢查,蕭小姐有兩顆子宮肌瘤。丁大清主任考量蕭小姐未來有生育的計畫,決定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肌瘤切除術,成功保留全子宮。手術順利,蕭女士隔天就能下床「趴趴走」。
  蕭小姐說,她是在一年多前,開始出現生理期不順的症狀,經期更長達15天之久。過多的經血量,讓她整天都需使用夜用加長型衛生棉;嚴重經痛、頭暈,需長時間臥床,止痛藥劑量越吃越多,卻仍然沒有改善。
  到醫院檢查,蕭小姐被告知患有子宮肌瘤,醫師建議她接受傳統手術,進行全子宮切除手術。年紀尚輕的蕭小姐,希望能保留生育功能,遍尋名醫,都得到同樣的建議。最後透過網路查詢,抱著一絲希望,蕭小姐到花蓮慈院婦科主任丁大清的門診就診。
  丁大清主任表示,經超音波檢驗,發現蕭小姐子宮內共有兩顆子宮肌瘤,分別在子宮前、後壁,各為5公分與3公分。考量蕭小姐未婚,未來有生育的計畫,丁大清主任決定為蕭小姐執行困難度較大的肌瘤切除術,保留全子宮;考量傷口小、出血量少且恢復快,與手術精準度等優點,蕭小姐聽從丁醫師建議,選擇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手術順利,全程陪伴照顧蕭小姐的母親表示,女兒不僅術後隔天就能下床「趴趴走」,出院兩、三天後,就能騎車外出!
  「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執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只會在肚皮留下四個各0.8公分的小洞!」丁大清主任表示,有別於傳統手術長達10公分的傷口,運用達文西機械手臂執行手術,傷口小且較美觀。術中出血量更不到20c.c.,且疼痛感較小;達文西機械手臂的仿真手腕手術器械,能模擬人類手指、進行360度的靈活操作,搭配3D立體視野,提供鮮明、高解析度的影像,可避免術中誤傷血管及神經,保護良好組織,大幅提升切除患部與縫合傷口的動作的精準度。
  丁大清主任表示,子宮肌瘤是很常見的一種婦科腫瘤,生育年齡的婦女大約20%都有子宮肌瘤。民眾若出現不正常的經痛、出血等症狀,建議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目前不論是切除肌瘤或是子宮,微創手術都已發展成熟,逐漸取代傳統的開腹手術。達文西機器手臂是微創手術的選擇之一。婦科手術中,除了晚期卵巢癌手術目前仍不適合達文西手術以外,其餘婦科與婦癌手術,都可以使用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

圖:花蓮慈濟醫院婦科主任丁大清。
圖:丁醫師操作達文西機械手臂。

戒檳戒菸 慈院守護台鐵機務段同仁健康

戒檳戒菸 慈院守護台鐵機務段同仁健康 

記者吳思怡/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今年結合台鐵花蓮機務段舉辦健康促進活動,從「戒檳、戒菸」衛教宣導開始主動走入職場,積極結合社區醫學部進行口腔癌相關衛教。為了配合機務段同仁的輪班運輸工作,癌症醫學中心從七日至九日為期三天,邀請約二百位的機務段同仁,開設戒檳、戒菸宣導,落實同仁定期接受口腔篩檢的正確觀念,讓大家能找回健康,遠離癌症。
  近年來,花蓮縣口腔癌的發生率居高不下,2003年,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已證實檳榔是第一級致癌物。相關研究指出,抽菸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8倍,嚼檳榔是28倍;同時嚼檳榔、抽菸是89倍,如果加上酒,是123倍。口腔癌之外,菸對人體危害的物質有數十種,已被證實會導致肺癌,也會造成血管硬化。花蓮慈院副院長許文林指出,生活中遠離檳酒菸,就是種下健康好種子。
  「以前只要越忙碌、越累的話,就會越想要嚼食檳榔。」在台鐵服務三十五年的機務段運轉股副主任古先生,面對這樣繁重的工作壓力,他有自己的舒壓方式。早在高中時,古先生就開始接觸檳榔,進了職場後,前前後後總共吃了超過三十年。古先生說,他曾經每一天最多吃掉三包檳榔(約六十顆),只要工作一張嘴就是停不下來,都稱他為「機器嘴」,甚至幾年前,他的口腔就檢查出現口腔癌的癌前病變的白色斑點,仍戒不掉檳榔癮。
  「哇!好可怕喔……」看到嚼食檳榔引起的口腔病變、甚至臉部也潰爛,引起司機員一陣驚駭。癌症醫學中心助理郭珮攸說,戒檳課程分四主軸,包括檳榔危害、目標設定與自我口腔檢查等,並傳授拒絕技巧如轉移話題或自我解嘲等,最重要是郭珮攸分享了許多頭頸部癌友的就醫經驗,外貌、健康與生活的巨大改變,更讓同仁們感同身受。
  除了戒檳外,菸害個管師黃祺婷也表示,花蓮慈院目前推動的戒菸門診,每年約有三、四百人參與,成功率已經可以高達四成,因此為了幫助許多想戒菸,又不知道該怎麼戒菸的民眾,花蓮慈院開立戒菸門診,戒菸門診免掛號費,民眾只需要負擔藥品部分負擔費用,而且部分負擔費用有上限,讓需要戒菸的民眾,不光省下買菸的費用,還能賺到無價的健康!
  「我決定要戒檳榔、戒菸了。」工作時檳榔不離身的古先生也說,他知道吃檳榔有害健康,曾經試過吃口香糖、吃零食……等各種戒檳方式,但一上工看到檳榔就會癮頭發作,忍不住吃了幾顆檳榔,甚至只要一天不吃,就會出現心悸、坐立不安,甚至手抖、脾氣暴躁等症狀,他也覺得相當困擾。這次古先生真的希望能在花蓮慈院的醫療專業協助下,成功戒檳。
  「職場的戒檳、戒菸輔導推動不易,繁忙的工作壓力讓人難以放棄嚼食檳榔。」機務段段長賴基財表示,「工作中」是同仁主要嚼檳時機,尤其是火車司機員因為工作型態關係,配合運輸輪班經常日夜顛倒值勤,同仁為了提神,養成長期吃檳榔、抽菸的習慣,這次特別感謝花蓮慈院癌症醫學中心團隊,精心設計的課程及專業衛教師分享,為同仁的健康把關,希望從戒除惡習開始,讓同仁擁有健康的人生。
  花蓮慈院副院長許文林也表示,戒檳、戒菸,最重要還是個人要有認知,若有決心很快就能揮別紅脣人生,也提醒司機員三十歲以上不論正在嚼食還是已經戒除,都可享免費二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圖:菸害個管師黃祺婷向台鐵機務段員工說明戒菸門診。











圖:癌症醫學中心助理郭珮攸說明口腔病變及戒檳課程。

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慈濟讓土耳其看到「愛與和平的呼喚」

慈濟讓土耳其看到「愛與和平的呼喚」

記者吳思怡/報導
  是什麼樣的動力?讓台灣及敘利亞志工合作願意全心投入慈濟的慈善志業。歷經多久的努力?讓土耳其的媒體一致以顯著版面報導,讚頌來自台灣的慈善團體,其愛與善,正溫暖著土耳其。
  三月的土耳其蘇丹加濟市,依舊有著熟悉身影,由慈濟志工胡光中所帶領的發放團隊,在慈濟土耳其會所針對土耳其特困戶及打工生進行發放。本次發放有幾位特別來賓蒞臨,蘇丹加濟市市長阿里.烏斯蘭瑪(Ali Uslanmaz)及市教育局長伊布拉辛.德米(Ibrahim Demir)等官員與校長,特別前來會所關懷與投入,發放當天,土耳其當地媒體也前來採訪!
  位於歐亞交界的土耳其,九成以上人民是穆斯林,近年收容了兩百多萬的敘利亞難民。而慈濟志工胡光中、周如意、余自成等三人一分不忍的心,自2014年開始為敘利亞難民募款,除了持續慈善關懷,還成立義診中心、滿納海學校,並聘敘利亞籍醫生及教師,減少因語言不通的隔閡。
  不僅提供物資、義診、教育,志工更啓發善心,教他們「一塊錢開啟天堂的大門」,當台灣2016年2月台南地震、7月尼伯特風災發生時,滿納海學校的孩童也為受災的人祈禱、募款、捐善款,把愛送回台灣。
  土耳其媒體採訪團好奇的是,這個發源於台灣的慈善團體-慈濟,到底如何打動胡光中這位華人如此發心、努力地投入慈善救助工作?胡光中說過:「真主阿拉的教義是信仰與行善並行,我在慈濟找到落實的願力行。」
  一篇篇「愛與和平的呼喚」報導,斗大地成為土耳其媒體的標題,內文報導著:「在蘇丹加濟的慈濟義診中心,從無到有,化腐朽為神奇,在一年的時間裡面服務了超過70,000敘利亞難民,光是二月就服務了8,900位病患。日前,土耳其衛生部有計劃幫敘利亞兒童注射疫苗,慈濟與衛生局局長一起合作,在三個禮拜之內已經有超過五千位的敘利亞兒童受惠,其中2,100位兒童的注射就是在慈濟會所實行的!」
  「慈濟志工胡光中、周如意說,此案是土耳其第一個成功的案例,我們將本著初發心-『走在最前、做到最後』!」
  慈濟基金會指出,把愛帯到每個需要的人心中,面對苦難眾生,慈濟志工總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最適切的膚慰與關懷,「一方有難、十方馳援」、「一方有災、慈濟就在」,即使小如粒米,在有苦難的地方,膚慰苦難眾生的身心靈,從過去、現在及未來,慈濟人愛的能量,一直都在。

圖:台灣慈濟及敘利亞志工合作投入土耳其弱勢民眾救助,在當地被大力報導。(慈濟基金會提供)











圖:慈濟志工關懷敘利亞難民孩童。(慈濟基金會提供)

服藥停看聽 拒用來路不明藥物

服藥停看聽 拒用來路不明藥物

記者吳思怡/報導
  近日假藥風波頻傳,除了降血脂用藥排名第一的「冠脂妥」爆出假藥,現在更傳出降血脂用藥「力清之」、「維妥力」、及降血糖常見藥物「佳糖維」等3款國內暢銷藥物,民眾也有可能買到假藥!
  花蓮慈濟醫院藥劑部主任劉采艷表示,目前傳出可能有假藥混雜的藥物,都屬於三高慢性病用藥,請民眾首先不要自行停藥,可以就近諮詢專科醫師或者熟識的藥師,避免病情受到影響。
  自從媒體報導假藥在市面流傳之後,花蓮慈院諮詢藥師就開始接到許多民眾來電諮詢,都是擔心手中的藥物是假藥。劉采艷主任表示,慢性病用藥量大,患者幾乎是每天都要服藥,可能因此讓不法人士覺得有利可圖。
  劉采艷主任強調,按照醫師囑咐並且規律用藥,對治療慢性病來說十分重要,而且降血糖、血脂也不是只有一種藥物,以目前民眾擔心的四種藥物來說,花蓮慈院僅有進用「維妥力」及「佳糖維」。而且在進貨時都遵循三大原則,第一,每項藥物都是由「原製造廠商供貨」;第二,每一批藥物都要求廠商提供「檢驗合格證明」;第三點就是每次進貨都確實「讀取原廠條碼」。從源頭就開始避免使用到不合格、不合法的藥物。
  劉采艷主任表示,出現假藥消息,對民眾來說一定會造成恐慌,但是醫師囑咐每天都要吃的藥物,有其重要性,請民眾不要因為擔心就自行停藥,除了平常就應該拒絕使用來路不明的藥物,還可以向原取藥醫院或藥局確認,另外,也可以上花蓮慈濟醫院藥物諮詢網頁查詢(https://goo.gl/mrM1hv)或撥打藥物諮詢專線03-8574349。

圖:降血脂用藥「維妥力」。












圖:降血糖用藥「佳糖維」。

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對抗超級細菌 慈院培養病毒吃細菌

對抗超級細菌 慈院培養病毒吃細菌

記者吳思怡/報導
  具有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讓人人聞之色變,尤其在醫院裡隱藏更多危機。世界衛生組織(WHO)二月廿七日公佈十二種抗藥性細菌名單,按危險程度分三級。其中被列為最危急第一級的包括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與腸道桿菌(Enterobacteriaceae)三種超級細菌,花蓮慈濟醫院病毒專家陳立光醫師,預見國際衛生防疫的困境,早已開始研究可以「吃掉」這三種細菌的「噬菌體」,並研發出「噬菌體清潔劑」,建立了超級細菌預防的方法,目前已經運用於防範花蓮慈濟醫院的院內感染措施,成效顯著。
  面對世衛列為最危急第一級、具多種抗生素抗藥性、令住院病人高度致死率的三種超級細菌: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與腸道桿菌(Enterobacteriaceae),抗生素已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噬菌體製劑作為一種新的治療與預防消毒手段則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陳立光說:「我們研發的是對抗超級細菌的清潔劑,能以此來消滅九五%的第一級超級細菌。相較之下,其他醫院就只能用一般的抗生素了」。
  因為重症病人常需反覆用到不同的強效抗生素、容易培養出超級細菌。這讓加護病房成為超級細菌密度最高的地方,且近來危機愈來愈大。而鮑氏不動桿菌,正是最易產生多重抗藥性的細菌之一。花蓮慈院病毒室主任陳立光說:「病人來到醫院裡面,如果我們醫院裡面有超級細菌,讓他造成院內感染,事實上對病人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最好就是把我們的醫院先弄得乾乾淨淨,沒有超級細菌在我們醫院裡面,那病人住進來就不會院內感染。」
  目前陳立光主任研發出的噬菌體清潔劑,是將加入噬菌體的造霧機放在病房消毒,利用散發的小顆粒氣霧充滿每一個空間,讓噬菌體無孔不入,把細菌吃光光。而且要培養出足夠清潔一間加護病房所需要的噬菌體,只需要幾個小時。
  「噬菌體就像是針對致病細菌的標靶藥物!」陳立光主任說,噬菌體顧名思義就是吃細菌維生,我們很精準的選用只吃會致病菌的噬菌體,不影響正常的好菌;而且噬菌體是生活環境中本來就存在的,不是基因改造或化學合成的產品,加上如果沒有細菌當食物,噬菌體就無法生長,不會造成無法控制的生長,所以,選擇用噬菌體來對抗超級細菌,是目前對人體、環境影響最小的方式。
  低調投入20年歲月研究超級細菌,陳立光主任身兼第一線急診醫師、免疫學博士研究及臨床教學三個角色,為了提升病人安全,只要有需要的時候,總是能夠挺身而出。甚至在兩年前,陳立光有感於八仙塵暴的四百九十九位燒燙傷病人中,許多病人因感染綠膿桿菌後而離世,才開始積極研發綠膿桿菌的噬菌體環境清潔劑,目前也廣泛應用在病人感染綠膿桿菌的預防。
  身為一個醫師,救治病人是職業,預防疾病更是種責任,陳立光主任說:「一個沒有超級細菌的醫療環境,是病人安全的基本要求。」

圖:花蓮慈濟醫院病毒專家陳立光醫師團隊。













圖:噬菌體噴霧機。













圖:團隊研發出噬菌體清潔劑。

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 「開竅」手術半小時解病苦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 「開竅」手術半小時解病苦

記者吳思怡/報導
  身高191公分的傅伯勳,21歲,是位運動健將,擔任大學排球隊的攔中手。傅先生在去年底發生車禍意外,就醫後先處理手部外傷,其他部位經檢查,並無大礙。今年二月中,突發性的失憶加上四肢癱軟,輾轉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由神經外科醫師陳冠斌收治。經診斷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醫療團隊緊急為傅先生進行「穿顱引流慢性硬腦膜下血塊」手術。術後傅先生復原情況良好,已順利出院返家。
  傅伯勳說,他是在去年十一月發生車禍意外,到南部某醫院就醫,經頭部電腦斷層檢查,告知無大礙,僅治療手部骨折,當天就出院返家。今年二月中,他忽然出現短暫失憶的症狀;隔天,在回南部老家的途中,突然腦中一片空白,「什麼都不記得、看著手機卻不會打電話、話也不太會說、花了三十多分鐘才走出月台」,突然的失憶加上四肢癱軟,家人將他緊急送醫。
  送醫後不久,傅先生就陷入昏迷,心跳僅剩每分鐘三、四十下,醫師表示為腦壓過高,需立刻接受引流手術。家人透過南區慈濟人醫會,聯繫上花蓮慈濟醫院,諮詢神經外科權威林欣榮院長的醫療專業意見,經雙方醫院同意,立即進行轉院動作。經救護車緊急護送轉院,傅先生繞過半個臺灣,在五個多小時後抵達花蓮慈院,由神經外科陳冠斌醫師收治。
  陳冠斌醫師表示,傅先生抵院的昏迷指數為12分,屬中度昏迷,經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醫療團隊緊急為傅先生進行「穿顱引流慢性硬腦膜下血塊」手術。術後復原情況良好。
  花蓮慈院醫療團隊為傅先生進行的「穿顱引流慢性硬腦膜下血塊」,俗稱「開竅」手術,陳冠斌醫師表示,手術時間快,只需半小時至一小時;手術傷口直徑小於三公分,僅「五元硬幣大小」,傷口在髮際線後方,不影響美觀;病人最快2、3天就可出院。術後,醫療團隊會留置引流管於硬腦膜下腔,導出腦內血水,減低腦壓,引流管在3~4天後即移除。病人在術後10~14天拆線,在門診追蹤滿一個月才算完成治療。
  陳冠斌醫師表示,頭蓋骨的內側有一層包覆大腦的硬腦膜,「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硬腦膜間大靜脈竇和大腦之間的橋接靜脈破裂。較常見於65歲以上的長者,因年齡增加,腦部逐漸萎縮,硬腦膜下空間變大,容易因不經意的撞到頭、跌倒等原因而造成病症。
  依傅先生的狀況,可能在車禍意外後,舊傷癒合不全,加上本身喜好運動,反覆拉扯腦內橋接靜脈傷口,導致慢性出血。一開始因為沒有特別症狀,病人會不以為意。直到臨界點,腦神經受血塊壓迫,腦壓太高,就會出現語無倫次、癱瘓、瞳孔放大、甚至昏迷等症狀。陳冠斌醫師最後強調,慢性硬腦膜下出血並非不治之症,即早發現、即早接受手術治療,就能順利復原。
  「頭部外傷,要持續追蹤滿一個月後,才算是從頭部外傷『畢業』!」陳冠斌醫師強調,即使是腦震盪或是微量腦出血,都需要一個月的觀察期,以避免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創傷後水腦症等問題。陳冠斌醫師也提醒,術後病人短時間內不能進行劇烈運動,必須至少休息一個月,再開始進行緩和的健走等運動。
  「他那時候甚至連我都不認得了!」一路陪伴傅先生到花蓮求醫的母親蘇女士說,當時看到兒子,這麼大的人卻一直昏昏沉沉、語無倫次、誰都不認得,「兒子的心跳還一下降很低,手都是冰冷的」,她看了實在很心疼,很怕失去兒子!傅先生回想那段經歷仍然很驚恐,直說「自己真的被嚇到!」母子感恩花蓮慈院醫療團隊的悉心照顧,讓他們這段繞了半個臺灣的求醫經歷,有了最完美的結局!

圖:病人術後與母親合影。


















圖:慈院神經外科陳冠斌醫師與病人合影。

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鳳林鴨隻檢出H5N6禽流感病毒 花蓮縣政府立即執行撲殺與區域消毒

鳳林鴨隻檢出H5N6禽流感病毒
花蓮縣政府立即執行撲殺與區域消毒

記者吳思怡/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24日通報鳳林鎮長橋里地區2肉鴨場感染H5N6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花蓮縣政府立即動員防疫所、警察局、消防局、環保局、衛生局、鳳林鎮公所及花東防衛指揮部等單位依標準作業程序執行防疫處置工作,將於25日完成撲殺及場區消毒作業。
  2案例場分別為飼養5,000餘隻及近6,000隻約11週齡肉鴨,業主主動向防疫所申請上市前採樣檢測,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23日確診為H5N6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花蓮縣政府立即指示警察局執行案例場周圍交通管制,業主配合鳳林鎮公所及防疫所執行全場撲殺與場區消毒,花東防衛指揮部協助執行相關防疫措施,消防局、環保局則監督屍體及場內飼料焚燒銷毀與環境品質監控,衛生局控管參與人員防護措施以維公共衛生安全。
  縣府農業處長羅文龍表示,該2案例場經中央確診為H5N6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本縣以最迅速方式執行人道撲殺,為告慰動物靈體,執行前焚香祝禱;後續採移動管制及採樣監測案例場1公里所有禽場,監測頻度為每月1次,連續採檢3個月。同時,該半徑1至3公里內的養禽場由獸醫師作地毯式訪視,半徑5公里內所有鴨場全面篩檢,並執行移動管制,篩檢陰性者始可解除移動管制。另同步加強縣內所有養禽場疫情訪視,防堵疫情擴散。
  動植物防疫所長黃詩伊指出,目前各鄉鎮市公所加強轄內所有養禽場全面性訪視調查,並呼籲所有養禽業者須加強擴大消毒作業,及針對所有人員、車輛、箱籠、器具加以管制與澈底消毒,若發現家禽有異常或不明原因死亡及飲水、攝食、產蛋率異常下降之情形,應立即通知在地公所及防疫所前往採樣監測,以早期發現,即時處置因應,避免疫情擴散。未依規定通報者,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43條規定處新臺幣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且撲殺動物不予補償。

圖:鳳林鎮長橋里地區2肉鴨場感染H5N6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縣府派員將執行撲殺、消毒等防疫情擴散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