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保健園地
溼之為病
文/黃成義(擇自中醫養生保健協會網站)
在台灣因為季風氣候的關係,天氣悶熱多雨,最容易得到的就是溼病,很多外國的朋友第一次來到台灣,一出桃園國際機場,就覺得空氣悶重得令人無法呼吸。台灣的中醫前輩們再三強調要小心溼病,但西醫裡卻沒有溼病這個概念,頂多就一個水腫,但水腫用利尿劑利的是腎中的真水,不但無法排出細胞裡的水溼,還會愈利尿人愈虛弱,不可不慎!
中醫裡所說的溼病可以泛指體功能不能回收再利用的邪水,「水入泥中謂之溼」,因此溼病有黏滯性、膨脹性、阻塞性。正所謂「水來土掩」,在颱風天淹大水時要用沙包擋水,因此溼病需要健脾利水,把脾土搞好了,自然就可以排出水溼。
中醫把一年四季分成5段,對應人的五臟,春為肝木、夏為心火、長夏為溼土、秋為肺金、冬為腎水。而所謂的長夏就是四季末段,當地氣升散把水氣也提出來,空氣裡瀰漫著水蒸氣,就是長夏為溼土的由來。
溼非溫不化,因此溼氣久積後,體功能就會生熱以抗溼,像是運動時全身高溫,就會流大汗排水溼的道理,所以運動不失為除溼的良方。溼溫雖然舌苔變黃屬火病,仍需用溫熱藥化水溼,因為身體產生的熱都不足以化溼,故要產生更高的熱袪溼,再用大苦大寒之藥清熱即可!
初夏時節,荔枝正當成熟,就是用來補你身上的火,補火以退溼,但補火太過,腎水無法及時平衡反而長痘痘。真正補火散溼的聖品是生薑,所以冬吃蘿蔔夏吃薑,沒有生薑吃吃薑糖也行。但溼溫兩者混在一起真的很麻煩,光退溼則火愈熾,單退火則溼更盛,所以才告誡大家不要隨便把溼病惹上身,因為治溼病不像傷寒感冒十分鐘就能見效。(明續刊載溼病所造成的問題)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中醫養生保健園地 溼之為病
晚上8:20
0 comments
0 意見:
張貼留言